截性克隆病治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比较乌司奴单抗和维得利珠单抗作为克罗恩病
TUhjnbcbe - 2022/5/18 0:29:00
免费爱奇艺会员vip账号密码 http://www.ommoo.com/news/20211014/116060.html

Dr.X陪您读的第篇文章

比较乌司奴单抗和维得利珠单抗作为克罗恩病二线生物制剂的疗效:大型真实世界倾向评分匹配比较研究

文献来源:AlimentPharmacolTher.Apr;55(7):-

特别声明:本文属于医学专业文章,仅供医疗专业人员学术交流。不适合作为非专业人士疾病教育或科普用途。既往的观点与实践:

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进展性肠道炎症疾病,随着疾病进展会出现致残性病变,通常需要终身药物治疗并需要手术。

尽管最近在CD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现有生物制剂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治疗定位,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随着新型单克隆抗体研发上市,过去的二十年CD的治疗选择迅速增加。

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药物(包括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已经使用了20多年,有效改善CD治疗结果,延长缓解并改善生活质量。

维得利珠单抗(Vedolizumab)是抗-整合素α4β7药物,可阻断淋巴细胞迁移(肠道归巢),是抗-TNF药物之后第2种用于CD治疗的生物制剂。

长期随访研究和其他真实世界数据已证明,维得利珠单抗具有肠道选择性,可有效治疗CD,并且有更好的安全性。

最新获批用于CD诱导和维持治疗CD的单克隆抗体乌司奴单抗(Ustekinumab),针对白细胞介素(IL)12和IL23的p40亚基。

乌司奴单抗可用于控制肠道炎症,也可治疗一些与CD相关的肠外表现,尤其是皮肤和关节病变(如银屑病和银屑病关节炎)。

真实世界维得利珠单抗和乌司奴单抗治疗CD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正在不断出现,部分研究还对这两种生物制剂进行了比较。

在缺乏前瞻性随机比较性临床试验的情况下,这类研究特别令人感兴趣,因为在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可以进行比较。

但是,这两种生物制剂真实世界比较性研究纳入的患者数有限,需要更多数据。

存在的问题:

在抗-TNF药物治疗失败后,CD二线生物制剂的最佳选择尚未确定。

有必要使用倾向性匹配评分的统计学方法,比较CD患者抗-TNFα治疗失败后,乌司奴单抗与维得利珠单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这项研究有什么新发现:

这是一项英国多中心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通过两个队列的前向行匹配评分分析,分析维得利珠单抗和乌司奴单抗治疗CD第14周和52周对的临床应答和缓解率。

研究共纳入名接受乌司奴单抗治疗的CD患者,平均年龄40岁,女性;男性=1.7:1。

治疗第14周,70.9%(/名患者)达到临床应答或缓解。治疗52周,62.5%(/)达到临床应答或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在诱导治疗阶段后83.7%患者乌司奴单抗的剂量升级为每8周一次(而非每12周一次)。

乌司奴单抗治疗期间发生了74起不良事件,其中26起属于严重不良事件(8.3/每人-年)。

乌司奴单抗最常见的停药原因是原发无效或失应答,其次是副作用和需要手术。

分析维得利珠单抗和乌司奴单抗治疗CD一年的累积治疗失败率,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两种药物在治疗14周和52周的累积治疗失败率均未发现显著差异。

进一步分析抗-TNFα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共筛选出例使用乌司奴单抗治疗的CD患者,同时纳入例使用维得利珠单抗治疗的CD患者。

倾向匹配评分分析显示,在治疗14周时乌司奴单抗的临床应答可能性更高(P0.),而在治疗52周时,两种生物制剂临床缓解率没有显著差异。

因此这项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显示,作为抗-TNF药物失败后的二线治疗方案,乌司奴单抗在14周时比维得利珠单抗更有效,在治疗一年(52周)时两种生物制剂疗效相似。

启示和影响

英国8个IBD医疗中心参与了这项真实世界多中心研究,主要分析病史较长且先前抗-TNF药物治疗失败的CD患者。

结果显示乌司奴单抗可有效诱导和维持缓解,多因素分析显示狭窄、穿透性并发症、吸烟和激素使用乌司奴单抗治疗失败的重要预测因素。

通过迄今为止最大的倾向评分匹配分析,比较乌司奴单抗和维得利珠单抗。结果显示诱导治疗阶段乌司奴单抗更可能实现临床应答,但治疗一年时两种生物制剂没有显著疗效差异。

关于乌司奴单抗治疗失败的预测因素,目前还知之甚少。

之前一项研究纳入名CD患者,结果显示基线疾病活动(HBI)和肛周病变与乌司奴单抗治疗失败相关(增加剂量强化依然如此)。

关于乌司奴单抗的安全性,与既往已发表的文献一致。之前一项荟萃分析共报告了起不良事件,其中19起被认定为严重不良事件。

在这项研究中,发现乌司奴单抗严重不良反应和感染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8.3和17.2/人-年。感染发生率高于维得利珠单抗(11.9/人-年)。

恶性肿瘤方面,乌司奴单抗治疗期间记录到5例恶性肿瘤(1例黑色素瘤导致死亡,4例属于预后不良/晚期肿瘤)和1例产科并发症(胎膜早破)。

事实上,生物制剂治疗期间新发(或复发)恶性肿瘤风险是,一个必须持续监测的重要问题。但是,目前大多数关于乌司奴单抗的安全性数据都来自银屑病患者。

之前一项纳入约10名银屑病患者的巢式病例对照分析显示,抗-TNF药物会增加恶性肿瘤风险,但乌司奴单抗不会。

有一例乌司奴单抗治疗CD的病例报告,该患者在接受乌司奴单抗治疗时异型增生痣发展为黑色素瘤。从理论上说,阻断IL12可能会促进光致癌,因此黑色素瘤高风险患者中应避免使用乌司奴单抗。

妊娠安全性是IBD患者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最近发表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比较了维得利珠单抗和乌司奴单抗,发现两种药物相关早产、自然流产、先天性畸形和母体并发症发生率相似。

关于生物制剂治疗IBD,目前最火热的研究课题是探索最佳的药物定位。

在没有头对头试验的情况下,倾向评分匹配分析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用统计学工具,用来校正潜在混杂因素。

比较维得利珠单抗和乌司奴单抗作为CD二线生物制剂,这项研究发现乌司奴单抗在诱导治疗阶段具有优势,而在治疗一年(52周)时两种药物疗效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之前一项法国研究发现,乌司奴单抗和维得利珠单抗在无激素临床缓解方面的疗效没有显著差异(OR=1.57),但乌司奴单抗对回肠病变(OR=3.49)和穿透性病变(OR=6.58)的疗效似乎好一些。

虽然乌司奴单抗在诱导治疗阶段可能起效更快,但在治疗一年时,维得利珠单抗和乌司奴单抗之间没有发现疗效差异。

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进一步比较两种药物的安全问题。

(本文仅供个人学习)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文章链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比较乌司奴单抗和维得利珠单抗作为克罗恩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