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看看最近大流行的奥密克戎*株,又叫欧美光*株,是如何变异出来的。
德国/南非的这个研究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关于南非某感染了新冠的艾滋病患者,
由于免疫力低下(CD4+常年不到10),这位患者整整花了天才最终新冠转阴,
因此不难想象,病*在他/她体内变异得亲妈都不认识了……
看看南非的艾滋病感染率!
研究人员显然不舍得放过这个难得的典型,他们收集了这位倒霉*在各个期间的拭子,成功拿到4份测序结果(确诊后第6天、第20天、第天和第天)。
第二部分,他们拿艾滋病人养蛊养出来的新*株(第天采样的那份,以下简称D)去和Beta、Delta和原始株做抗体中和试验对比。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长话短说吧:
1、艾滋病人长期感染新冠无法转阴的情况下形成的新*株D,在血清型上和Beta挺接近(所以可以无责任推论啊,当初Beta可能就是这么养出来的);
2、Beta(以及D)和delta相互之间的血清学差异非常明显;
3、用感染DG株的康复者血清做抗体中和试验,对Delta的中和效力下降到原来的1/2,对Beta的中和效力下降到1/7,对D的中和效力下降到1/8;
4、用感染Beta株的康复者血清做抗体中和试验,对Delta的中和效力下降到1/12,对D的中和效力下降到1/2.6;
5、用感染Delta株的康复者血清做抗体中和试验,对Beta的中和效力下降到1/33,对D的中和效力下降到1/27。
如果对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的感染者上单抗的话,就有可能形成病*长期驻留体内无法清零并与单抗展开拉锯战的尴尬局面,从而加速病*变异和筛选。
大伙儿想必明白,突变是病*的固有属性,只要病*发生复制,就一定会突变。但突变的方向是随机的,并不会总是朝着阴间的方向发展~决定突变方向的要素只有一个,那就是选择压力。所谓选择压力,归根结底就是一种不配合就会死的生存压力~只有服从选择压力的突变才有可能苟活,不服从选择压力的突变统统只能去死…或者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可以把选择压力看成是瓶颈,在经过瓶颈的时候,只有少数的突变有机会保留,其他大部分都要被淘汰。现在让咱站在病*的视角来看,对于正常的新冠病*感染来说,每10天左右就要被宿主免疫系统清除的命运,正是一个躲不掉的瓶颈~只有在这10天左右窗口期内成功跳槽到下一位宿主呼吸道里的病*,才是成功通过瓶颈的病*~之后才有机会重新开盘,进行下一轮突变修炼。然而这个10天换一次宿主的残酷选择压,对于免疫缺陷状态下的长期感染者来说,并不存在。于是病*们才有可能安心憋大招。单克隆抗体具有超强的中和抗体免疫功效,换句话说就是超强的中和抗体选择压力~在正常人身上,单抗一用,病*通通死光,万事大吉~但在免疫缺陷感染者身上,单抗的效果说不定就得打折扣……万一没把病*搞死,剩下的漏网之鱼,就很有可能是经历了超级选择瓶颈洗礼的大怪物~那么在苏州发现了与其他地方都不一样的变异*株,就值得警惕了!
有朋友指出,这个进口的所谓特效药实际上是艾滋病药重新包装而成(Paxlovid里面的利托那韦,本来就是艾滋病人使用的抗病*药。),那么为什么要进口这个药呢?
我们注意到,现在流行的奥秘克荣,也就是欧美光*株是在南非首先发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南非的艾滋病比例很高,那么,在艾滋病药的作用下,这个病*就发生了超常的变异,所以说在这个时候要大量进口这个药,而且爆发了疫情,那么,这个药会不会促进病*变异,要在中国人身上养蛊出针对中国人基因的变异*株?这种可能性是否被排除了?如果没有被排除,在中药已经很好治疗相关病例的大背景下,为什么要紧急批准使用呢?国家明确规定,是在没有其他手段治疗的前提下才紧急授权(药品管理法第二十六条对治疗严重危及生命且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以及公共卫生方面急需的药品,药物临床试验已有数据显示疗效并能预测其临床价值的,可以附条件批准,并在药品注册证书中载明相关事项。)。那么明明中医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且也被国家卫健委写入治疗方案,这个紧急授权的法律和医学依据在哪里?把这个药的进口和多地爆发诡异疫情以及各种骚操作结合在一起,大家自行分析。
邹健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