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腹泻、消化不良、厌食抵抗力差
女性痛经、月经不调疼痛难忍
怎么办?冬病夏治在三伏
穴位贴敷疗顽疾
医院“三伏贴”帮您排忧解难“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一直崇尚的疗法,指对于一些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三伏贴”是最常见的冬病夏治疗法之一。
具体敷贴时间
伏前:6月21日—7月7日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中伏:7月21日——7月30日7月31日——8月9日末伏:8月10日——8月19日伏后加强:8月20日——8月30日温馨提示:即日起我院“三伏贴”就可以电话预约了哦~▲长按可放大保存图片(一定要收藏!)
虽然大家都知道,三伏天里要贴敷养身。但是您知道为什么三伏天要贴敷吗?这日子是怎么选的,里面都有什么讲究?今天小编就细细地和您说说这贴敷里的“知识点”。01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冬病夏治”是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旺盛之际,治疗某些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
02
冬病夏治适应症有哪些?1、五官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2、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感冒、慢性咳嗽。3、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胃病、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胃炎、胃痛、胃胀、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慢性腹泄等。4、妇产科疾病:痛经、月经后期、慢性盆腔痛、腰痛、白带过多、不孕症、各类产后病及虚寒体质人群。5、风湿免疫性疾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6、小儿疾病:消化不良、厌食、哮喘、咳嗽、反复感冒、抵抗力低下体质虚弱等。7、颈肩腰腿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肩颈痛,腰痛、关节痛、风寒湿痹等。03
三伏贴什么时候贴,怎么贴?
一般在每年的夏至,初伏,中伏,末伏,遇到闰伏分别有伏前和伏后加强贴的时间选择三伏贴,目前在三伏期间的任何时间都可进行贴敷,但每次应间隔7~10天。一年三伏贴病人可以最少贴五次,连续三年为一个疗程,三伏贴是一种中医的外治法,药物的吸收不像口服和静脉用药疗效显著,需要坚持按疗程治疗,通过提高机体抵抗力,效果才会更好。冬病夏治贵在坚持,因为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本来症状就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症状,所以治疗后的效果也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出来。某些对经络或者药物敏感的病人一年甚至两次帖敷就能起效,一些抱医院尝试的患者,在不能看到立竿见影的疗效后,也就放弃了继续坚持治疗的想法,使得疾病迁延难愈。根据近30年国内外的治疗临床观察和总结,每年治疗的近15万例过敏性鼻炎、哮喘、感冒易患者,虚寒性胃痛病人跟踪观察,有效率达80%以上,一般来说进行天灸治疗对哮喘、慢支炎、过敏性鼻炎、虚人感冒、胃脘痛和慢性结肠炎、痛经、产后头疼、坐月伤风、痹痛等均有良效。
04
三伏贴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一、着装
贴药部位主要在颈背部、腹部、腰部、腿部,建议女士们不要穿连衣裙、连身衣,最好是选择深色的、较宽松的衣服。
二、饮食
贴药当天忌食“发物”,如鸡、鸭、烧鹅、牛肉、虾、蟹、海产品、花生、韭菜、芋头等;不宜吃冷食,如冰激凌、冷饮等。当天可冲热水澡。三、皮肤护理
1.正常局部皮肤反应与处理正常情况下局部皮肤出现轻微潮红、灼热、疼痛或小水疱,可不必处理,数日后局部可有色素沉着数日至数月不等。贴敷部位如果有小水疱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或者外涂烫伤药水即可。如果出现大水疱应到贴敷的诊室就诊,消*后用无菌针具挑破,排进其内液体,消*纱布外敷以防止局部感染。2.不良反应与处理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严重红肿、疼痛、溃烂、发热,全身皮肤瘙痒、皮疹或原有疾病加重,应立即去除膏药,及时到贴敷诊室就诊。局部涂擦烫伤药水、百多邦软膏、皮炎灵等,口服开瑞坦、消风冲剂等抗过敏药物。出现全身过敏反应或原有病情加重者应抗过敏治疗,必要时使用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等激素治疗。同时针对原有疾病进行治疗。
四、日常生活
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在饮食、生活上有所克制,不要和正常人一样乘凉休闲、避暑,以配合治疗,达到最佳效果。远离空调少吃冷饮睡眠充足
情绪乐观适度锻炼▲一定要收藏,转发给需要的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