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性克隆病治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药配方颗粒的正确服用方法,以下误区可要
TUhjnbcbe - 2021/10/7 19:28:00

我们都知道,煎煮中药有诸多讲究,对煎药容器、煎药时间、煎药火候、煎药水位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另外还有一些先煎、后下、包煎等特殊煎法,要正确的煲好一碗中药,对快节奏的上班族来说比较困难,所以,中药配方颗粒应运而生。

中药配方颗粒是将中药饮片采用煎煮、浓缩等技术制备成颗粒状物质。与传统中药饮片相比,提纯度更高,口感更好,不需要煎煮,直接开水冲服即可,因其方便、用量少、易携带等优点而受到大家喜爱。

虽然中药配方颗粒早已普及,但是,我们在临床上还是发现,有些患者对中药配方颗粒的认知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区。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颗粒剂有两种:处方混合型、单味小包装。

处方混合型是先将中药颗粒按处方搭配好,然后包装成袋。处方混合型的优点是冲泡非常方便,每次冲泡一袋就可以了。

单味小包装是指将单味中药装一小袋。单味小包装的优点是处方组成明明白白。缺点是冲泡相对麻烦,要按照处方,一小袋一小袋分别撕开,混在一起冲泡。

(处方混合型)

(单味小包装)

为了确定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煎剂的等量性,以便折算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上的用量,有医药公司对常用的多味中药配方颗粒进行了等量性(定量)研究,结果显示,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标准煎剂以浸出物折算其生药量相当,如果标准煎剂1克浸出物相当于10克原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1克也相当于10克原中药饮片(保证了临床疗效)。

不同药物的折算量并不相同,如浮小麦颗粒1g相当于临床使用量饮片21.4g,桑枝颗粒1g相当于临床使用量饮片30.0g。产品包装袋说明中均标有“每克颗粒相当于临床使用量饮片*克”字样,这是对比标准中药煎剂和中药配方颗粒的等量性,通过大量对比测定实验折算出来的中药配方颗粒相当于原中药饮片的使用量,医生和药剂师可以据此处方和配方。

中药配方颗粒的正确服用方法:

最好用80~℃的开水冲泡,目的是尽量完全溶解。如果药放凉了,您想加热一下服用,可以,但是加热时间不宜过长。因为里面可能有些药味,比方解表药,加热过长会导致有效成分的挥发损失,影响疗效。

一般情况,药师没有特别提醒,饭后半小时服用。这是因为此时药物会混在食物中,不会对胃肠表面过多刺激。但是,这不绝对。如何选择服用时间,您得听医生或者药师的建议。因为中药颗粒的服药时间,应根据病情和药性而定。无论饭前、饭后或睡前服药,都应略有时间间隔,如饭前饭后半~两小时,睡前服的提前半小时等,以免影响药效。

取回家的中药配方颗粒剂,只需放在阴凉干燥处即可。最好不要放进冰箱,因为湿度相对较大,颗粒剂密封性若不好,反而更加容易产生吸潮结块。此外,包装袋打开后应该立即服用,如果放置时间长,中药颗粒会受潮,沾在袋中不易倒出,甚至结块。如果发生结块,最好不要再服用了。

中药配方颗粒还有许多人不会服用,看看你是否存在这些误区:误区一:冲泡不看剂量

如果是处方预混型,每次取出一袋,加热水约毫升左右冲泡即可,每日2-3次。

误区二:凉开水冲泡中药颗粒

冲泡水温一般在80℃~℃,加水后搅拌30秒~1分钟左右,直至充分溶解。如果药放凉了,最好加热后再喝。加热可采用微波炉、烧煮等。有些患者直接用凉开水冲泡中药颗粒,认为只要将药物喝进肚子就可以了,这样不仅会使得药物难以溶解,增加服用困难,还会影响药物疗效,或者服用后出现呕吐、便秘等症状。

误区三:沉淀物直接倒掉

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很多成分是难溶解的,比如,一些含油脂较高的品种如桃仁、瓜蒌子等,因为脂溶性成分不易溶于水,溶化后易形成少量絮状沉淀;一些含蛋白质较高的品种如鳖甲、乌梢蛇等,经加热煎煮、浓缩后,蛋白质成分会变性,这些变性的蛋白质不易溶于水,溶化后易形成少量絮状沉淀。

有些根类、籽仁类产品,冲服时出现浑浊或有絮状物,尤其是药液放冷后比较明显,这是由于这类药物含有一些物质,在温度较高的药液里溶解,温度较低时凝聚所致,如车前子、菟丝子、法半夏等,这种难溶现象主要是冲服不当造成的,如水温低,搅拌不充分等。

这些沉淀都是中药的有效成分,并不是质量问题,不要把沉淀倒掉。可以再添加热水搅拌争取溶解后服用;实在不能溶解的,最好晃动杯子,将中药沉淀和水一起喝下去,无需反复放置火上煎煮。

误区四:喝中药颗粒加糖

有的患者说中药太苦,服用时是否可以加糖。其实最好不要加糖,因为汤剂的味道是中药的本味,无论是酸苦甘辛咸都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如瓜蒂散是一种苦味催吐剂,以苦味刺激舌头上的味觉神经,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呕吐,如果加糖服用就可能使药物失去药效。但如果孩子觉得味道太苦实在难以下咽,也可喝药后吃一些冰糖调味。

误区五:图方便,随早饭一起喝

一般来说,中药颗粒的服药时间和中药饮片一样,应根据病情和药性而定。

病在上焦,宜饭后一小时服;病在下焦,宜饭前一小时服;急性重病不拘时服;慢性病定时服;滋补药宜在饭前服;驱虫药和泻下药宜在空腹时服;安神药宜睡前服;健胃药和对胃肠道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宜在饭后服。

无论饭前、饭后或睡前服药,都应略有时间间隔,如饭前饭后半小时,睡前半小时服等,以免影响药效。有些学生或上班族,由于时间匆忙,往往空腹或随早餐一起将药喝下,这样很可能会造成胃部疼痛或药物吸收不完全。建议将颗粒剂随身携带,按时冲泡。

误区六:放到冰箱、厨房里保存

有些患者怕药物变质,往往喜欢把拿回家的中药配方颗粒放进冰箱保存;有些患者图冲泡方便或加热方便,随手将中药配方颗粒放在厨房。

其实中药配方颗粒剂只需要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就好啦,最好不要放进冰箱和厨房,因为冰箱和厨房湿度相对较大,厨房温度高,颗粒剂密封性若不好,反而更加容易吸潮结块,很容易变质。此外,包装袋打开后应该立即服用,如果放置时间长,中药颗粒也会受潮结块,沾在袋中不易倒出。如果发生结块,最好不要再服用了。

专家简介

戴春海,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曾执医院,长期从事良、恶性肿瘤及各种疑难病的中医诊疗,擅长运用“扶正祛邪抗癌消瘤”治疗多种肿瘤如肺癌、肝癌、胃癌、肠癌、乳腺癌、胰腺癌、骨癌、脑瘤等,尤其针对肿瘤康复治疗有精深造诣。针对每个患者病因、病情制定个性化专属诊疗方案,减轻肿瘤患者临床症状和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周期。在中晚期肿瘤治疗方面,以配方精当、收放自由、存活率高而闻名业内,深受患者肯定。坐诊时间:周一至周六全天挂号费:元(网络预约挂号费减半)张老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肝癌、胃癌、肠癌、胰腺癌、骨癌、脑瘤等,尤其针对肿瘤康复治疗有精深造诣。坐诊时间:每周周日上午请肿瘤患者朋友们提前预约。专家简介曾执诊于北京多家三甲名院,师承中华医林杰出人物、“伤寒论新解”开创者吕长善,系吕氏中医学术传承人,中医临床实践经验近三十年,曾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年中医。曾在《江苏中医》《世界卫生》《河北中医》《重庆实用中医药杂志》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过论文多篇,其中《升降散临床应用举偶》一文获得全国论文一等奖。治病注重整体观念,参合地域人群体质成因,强调辩证施治,凭着对吕氏中医精髓的完整把握、对药理的深入理解和多年的临床经验,在中医治疗各种疑难病领域均有良好的疗效建树。特色专长擅长运用“新伤寒论”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如各型胃肠病、口臭、高血压、中风后遗症、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前列腺疾病、性功能障碍;失眠抑郁、疼痛疾病;湿疹、牛皮癣、痤疮等顽固性皮肤病;慢性咳喘、妇科杂症等各种疑难杂病,取得了满意效果。同时将“新伤寒论”与“扶正祛邪·抗癌消瘤”体系有机结合,用于治疗各种中晚期肿瘤并取得可喜疗效,可有效减轻患者病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命周期。坐诊时间:周一、二、四至周日挂号费:50元

专家简介:

出身中医世家,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师从国医大师及全国名老中医数名,亲临多位名医指导,深得真传。具有系统中医理论知识、较高学术造诣,并参与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和临床路径疗效分析的重点课题研究。其主张脾胃学说,对《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见解独到,认为五脏六腑受气于胃,胃气如本弱,元气不能充而诸病由所生。对消化类疾病的诊治具有独特治疗理念,广受好评。

专业擅长:

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腹胀反酸、打嗝、急慢性肠炎、结肠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病、胆囊等肝胆疾病;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失眠抑郁、呼吸、男妇科、风湿免疫疾病等多种疑难杂症也有独特治疗方法,深得患者口碑相传。

坐诊时间:每周一、二、三、四、五、六

挂号费:50元(网络预约挂号费减半)

医院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药配方颗粒的正确服用方法,以下误区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