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性克隆病治疗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肠道淋巴瘤MDT
TUhjnbcbe - 2021/7/9 13:21:00

CASE1

患者,女,60岁

主诉:上腹痛3月,加重1月

现病史: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下感上腹痛,胃镜示慢性胃炎、胃息肉,予护胃治疗后腹痛稍有缓解。1月前腹痛加剧,可触包块,外院查肠镜示:回盲部肿块(恶性肿瘤考虑),结肠黒变病。病理示:(回盲部)4颗组织,2颗为粘膜慢性炎伴淋巴组织增生,另2颗为溃疡底部炎性渗出及肉芽组织,组织挤压明显。

全腹增强CT

回盲部肠壁明显弥漫性增厚,肠壁较厚处约1.8cm,管腔扩张,增强可见明显强化,周围多个肿大淋巴结,考虑恶性肿瘤,盆腔少量积液。右肝后下段(VI段)稍低密度结节,考虑转移或浸润可能。

再次肠镜检查:回盲部病变,结肠黑变病伴增生。

肠镜病理:(回盲部)肠粘膜组织,隐窝略不规则,可见上皮炎,淋巴组织增生。呈慢性活动性肠炎。

B超定位下回盲部肿块穿刺活检术,穿刺组织病理:(回盲部)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符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生发中心性,双表达性。

免疫组化:CK(AE1/AE3)-,CK20-,CK7-,TTF-1-,Villin-,CD3散在+,CD20弥漫+,CD79a弥漫+,PAX-5+,CD10-,Bcl-6+,MUM-1+,c-Myc(Y69)30%+,Bcl-%+,CD5散在+,CyclinD1-,Ki-%,P%+,CD30-,CD45(LCA)+。分子病理结果:(ISH)EBER-。

FISH:BCL6基因断裂重排阳性,MYC基因断裂重排阴性,IGH/BCL2基因融合阴性。

骨髓检查阴性

PET-CT:1.回盲部肠壁明显增厚及周围淋巴结肿大,糖代谢异常增高(SUVmax=27.25);2.甲状腺右叶结节糖代谢异常增高,考虑恶性肿瘤可能;3.肝VI段结节,肿瘤不除外。

诊断: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生发中心型(双表达)IVB期IPI2分。

治疗:

R-CHOP方案4疗程后中期PET-CT评估,达到PR

继续R-CHOP化疗2疗程后,反复出现阵发性腹部绞痛伴恶心呕吐,CT提示肠梗阻,但肠道病灶继续缩小并局限。

全麻下行腹腔镜辅助回盲部切除术。

术后病理:(回盲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部分细胞核大异型,结合病史及免疫组化结果,考虑淋巴瘤残留。两端切缘均阴性,淋巴结0/6阳性。免疫组化:CK(AE1/AE3)-,CD3散在+,CD20散在+,CD79a部分+,CD10部分+,MUM-1散在+,Bcl-6部分+,Bcl-2部分+,c-Myc(Y69)部分+,CyclinD1部分+,CD5部分+,CD23散在+,CD21-,PD-1-,CD19散在+,Ki-%。

术后追加R-MTX方案化疗2疗程,再次PET-CT评估达到CR,胃肠道症状缓解

CASE2

患者,男,70岁

主诉:反复腹痛、黑便4月余

现病史:患者4月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反复腹痛,大便隐血阳性。腹部CT:中腹部小肠壁稍增厚伴多发致密影,抗感染治疗后腹痛好转,大便隐血持续存在。胶囊内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多发糜烂,常规治疗效果不佳。

小肠CT造影:中腹部部分空肠壁增厚伴系膜浑浊及多发饱满淋巴结。

小肠镜:空肠中下段见环周大溃疡,覆白苔,周边粘膜稍充血。

病理:(空肠中下段)见异型细胞,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符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生发中心型。

PET/CT:1、中腹及左中上腹肠壁增厚,糖代谢异常增高,SUVmax=22.29;2、右肺中叶结节,增殖灶考虑;双肺炎症;双肺尖肺气肿;两肺胸膜钙化灶;左侧包裹性胸腔积液伴机化;双肺门淋巴结糖代谢增高,提示淋巴结炎。

骨髓检查:未见明确淋巴瘤浸润依据。

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non-GCB亚型IIB期

考虑到后期化疗极易造成肠道出血/穿孔,转入胃肠外科手术治疗。行小肠、横结肠部分切除术+横结肠造瘘术。

术后病理:(小肠)小肠两处病灶组织学形态相似,大小分别为9*7cm和10*3cm,考虑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均浸润肠壁全层。脉管内见瘤栓。上、下切缘均阴性。肠周淋巴结0/14阳性。免疫组化符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手术恢复后行R-CHOP方案化疗6疗程+CD20单抗治疗2疗程。PET-CT评估疗效完全缓解。后转入胃肠外科行二次手术,横结肠造瘘还纳术+肠粘连松解+肠排列术,目前持续缓解状态,胃肠功能恢复良好。

胃肠道淋巴瘤(GIL)属于结外淋巴瘤范畴,发病率约占所有结外淋巴瘤30%。其中肠道淋巴瘤的病理类型: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DLBCL最多约占40%,其次为MALT,FL,T、NK细胞淋巴瘤约占12%(亚洲人群NK/T比例较欧美人群高)。

发病部位以回盲部及小肠为主,少部分累及大肠,广泛侵犯者约5-15%。预后:GI淋巴瘤Lugano分期系统是原有AnnArbor分期系统的改良版。

肠道淋巴瘤的影像学特点

CT表现多样性,可表现单发或多发肿块、浸润性改变或外生性肿块。单发肿块,大小不一,多发肿块呈现多中心起源,肠道环形增厚,肿块密度较均一,中度强化,通常肠管无梗阻扩张,肠系膜可见多个均匀强化的肿大淋巴结。浸润性病变可见肠壁增厚,破坏黏膜皱襞及肠壁肌层,肠腔呈“动脉瘤样”扩张。外生性肿块,易发生溃疡。

鉴别诊断:间质瘤坏死多见,有肿瘤供血征,强化峰值静脉期,肿大淋巴结少见。神经内分泌癌,富血供明显。小肠腺癌,粘膜层破坏,易导致肠根阻。炎症性病变,肠系膜可见有渗出。

肠道淋巴瘤的特殊类型

免疫增殖性小肠病IPSID

又称α链病,是肠免疫系统细胞对慢性抗原刺激应答引起的细胞增生有关,好发于中东地区,易感年轻人,与空肠弯曲菌感染相关。小肠粘膜和粘膜下层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大量浸润,伴绒毛变平,浸润既可以呈良性表现,也可以具有与低度或中度恶性淋巴瘤相一致的特征。抗生素治疗早期有效,临床过程转归多样化。

小肠滤泡淋巴瘤IFL

好发于十二指肠和回肠,内窥镜下显示息肉和斑块;组织学、免疫学和遗传学特征与结内FL相似,疾病过程为惰性,不同于结内FL,绝大多数不需要治疗。

肠道套细胞淋巴瘤

20%-30%MCL累及GI,原发GI的MCL,表现为淋巴瘤样多发息肉,诊断及治疗同结内MCL。

肠道Burkitt淋巴瘤

高度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常见于儿童和年轻人,表现为腹部肿块,好发于回肠末端,特殊的组织学、免疫学和遗传学特征:t(8;14)myc/IgH。

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EATL

胃肠道成熟T细胞淋巴瘤,病理分为EATL-Ⅰ型:非单一形态的细胞,且与乳糜泄有确定关系,常表达HLADQ2/DQ8;Ⅱ型:相对少见,病理呈单一形态的细胞,与乳糜泄无关。独特的免疫表型:CD3+,CD-,CD8+,CD56+以及TCR+。EATL常为多灶性,可形成溃疡、囊肿及斑块或肿块,患者常发生肠穿孔。合并症有脾脏萎缩,肠系膜淋巴结坏死和严重营养不良,实验室检查可见有贫血,外周血嗜酸细胞增高,低白蛋白血症和LDH升高。

图片来源:BLOOD

肠道淋巴瘤的手术治疗

肠道淋巴瘤主要并发症包括:梗阻、出血、穿孔。需手术治疗的病例多见于侵袭性淋巴瘤。

韩国首尔成均馆大学医学院回顾性研究了手术治疗对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QOL)的影响,共收录了例肠道DLBCL患者。手术原因:约60%为减轻肿瘤负荷,约30%为解除梗阻或出血,穿孔约占4-8%。

在局限性疾病(LuganoⅠ/Ⅱ期)患者中,手术加化疗的复发率(15.3%)低于单纯化疗(36.8%,P0.)。手术加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和62%(P0.),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除联合化疗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研究提示:LuganoI/II期患者,手术可提高CR率,OS,减少复发率,但LuganoIV期患者OS则无明显差异。

患者基线水平

图片来源:Blood

中医院回顾性研究了50例原发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策略和预后因素,3年总生存率(OS)和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76.0%和65.9%。单因素分析显示,LDH,ECOG-PS,Lugano分期,IPI评分和治疗方案与OS相关,多变量分析显示,ECOG-PS,LDH水平和化疗联合手术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提示:R-CHOP免疫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降低复发。

结论

-对于病变局限的肠道淋巴瘤,尤其是DLBCL,手术联合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降低复发;

-为了明确病理/合并出血梗阻穿孔等并发症,手术治疗是合适的选择;

-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瘤的手术治疗获益尚需扩大样本评估;

-进一步需要探索手术治疗时机:初始化疗降低肿瘤负荷-手术治疗-化疗巩固可能是一种合理的方向。

部分参考文献

R-CHOPimmunochemotherapyplussurgeryisassociatedwithasuperiorprognosisinChineseprimaryintestinal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AsiaPacJClinOncol..

Comparisonoftreatmentstrategiesforpatientswithintestinal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surgicalresectionfollowedbychemotherapyversuschemotherapyalone.Bloo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肠道淋巴瘤M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