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polyp),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赘生物,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黏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在医学当中,腺瘤性息肉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一种癌前病变表现。但很多人却轻视肠息肉,下面就是肠息肉变肠癌前的真实案例!
案例:患者自述
我长期有便血的症状,刚发作时,上网搜索了几篇科普文章,感觉像是痔疮,在加上我那个医院检查。直到3天前,我开始腹痛难忍、拉黑便,医院看诊
医生初诊:
通过初诊诊断,患者可能存在消化道出血症状,考虑到病变部位,需做肠镜检查以精确诊断结果。
肠镜检查报告如下:
检查结果:乙状结肠距肛缘约20cm见一枚直径约0.7cm山田II型息肉,确诊为结肠息肉。
什么是肠息肉?
结肠息肉,是肠道黏膜突向肠腔内的一种局限性隆起的赘生物。凡从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多见于男性。息肉主要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中年以后发生率约在25%~80%。
一项人群研究发现,有80%~95%的结直肠癌是由结直肠息肉演变而来:
正常粘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变的过程,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
本文展示的患者属II型息肉,还算是比较“幸运”的,为何这样说?因为息肉越早切除,癌症发生的概率就越低。如病理类型出现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锯齿状腺瘤,则归于高危人群,需积极干预、密切随访。
研究表明,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10%的患者具有家族患癌病史。同样,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时,其他成员发生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
关于肠息肉要知道哪些问题?1、为什么会得肠息肉?
之所以会长长息肉是因为很多因素所致,其中包括饮食方面的因素、遗传方面的因素、疾病方面的因素等等。饮食方面的因素是因为人们在生活中存在很多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经常吃一些高脂肪低纤维性的饮食。遗传方面的因素就是遗传的影响,如果家中有人有腺瘤性息肉,后代也会容易长这种息肉。疾病方面的因素指的是人们得了一些肠道炎性疾病,最为常见的就是结肠黏膜慢性炎症病变。
2、发现肠息肉应该怎么办?
肠息肉的症状不是特别的明显,所以很多人都是在体检过程中发现自己长了肠息肉的。发现自己长了肠息肉,不要太过于恐慌,要先去检查看肠息肉的类型是什么。一般来说发现了肠息肉以后应该尽早的切除,以免有恶变的可能,在这件事上不要瞻前顾后。如果做了肠镜活检,发现是腺瘤性息肉,就更应该治疗了。可以选择内窥镜治疗,也可以选择手术治疗,如果息肉比较小,可以使用内窥镜治疗,如果息肉比较大并且数量比较多,就应该用手术的方式治疗。
3、肠息肉恶变需要多久?
肠息肉是有恶变可能的,尤其是腺瘤性肠息肉。虽然有恶变的可能,但是时间是比较长的,大约需要耗费5年到10年的时间,至少也需要5年的时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发现自己长了肠息肉以后就能不处理了,该处理时还是要处理,并且要尽早处理,不然会带来其他方面的问题。
4、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肠息肉的出现?
想要预防肠息肉的出现,就要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要调整好饮食,选择健康的饮食模式,少吃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还要适当的运动,养成运动的习惯,一直坚持。还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情,不要太过于焦虑,要尽量的放松。
肠息肉有恶变的可能,但并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会恶变,要看肠息肉的类型。大家要养成定期检查的习惯,检查出肠息肉要做进一步的活检,看肠息肉的类型,并且早日处理,这样才能切断恶变的进程。
另外,息肉的发生与低纤维饮食、长期吸烟、感染、年龄、遗传等相关。结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建议以50岁作为结直肠癌筛查的起始年龄;而国外的新指南是45岁。
而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肠镜和活检病理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因此,年龄超过45岁且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无论有无不适,都应定期肠镜筛查,早发现早诊治。
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