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诺贝尔奖今天起至10月12日陆续颁布,受新冠疫情影响,传统的颁奖典礼和晚宴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电视转播颁奖典礼。
刚刚,首个揭晓的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哈维·阿尔特(HarveyJ.Alter)(美国)、迈克尔·霍顿(MichaelHoughton)(英国)和查尔斯·赖斯(CharlesM.Rice)(美国)共同获得这一奖项,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方面作出的贡献。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宣布,将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哈维·阿尔特、查尔斯·赖斯以及英国科学家迈克尔·霍顿,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评奖委员会说,今年的获奖者在与血源性肝炎的斗争中做出了“决定性贡献”,而血源性肝炎是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全球重大健康问题。他们的开创性发现是鉴定出一种新型病*,即丙型肝炎病*。
评奖委员会强调,此前对甲型和乙型肝炎病*的研究已有不少发现,但大多数血源性肝炎病例仍无法解释。丙型肝炎病*的发现揭示了其他慢性肝炎病例的病因,并使血液检测和研发抗病*新药成为可能,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当地时间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总秘书长托马斯·佩尔曼宣布,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哈维·阿尔特(HarveyJ.Alter)、迈克尔·霍顿(MichaelHoughton)和查尔斯·M·赖斯(CharlesM.Rice),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方面作出的贡献,三位获奖者将分享万瑞典克朗奖金(约合万元人民币)。
哈维·阿尔特(HarveyJ.Alter),美国病*学家,出生在纽约市,年在罗彻斯特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年在该校得到医学学位。年与后来的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发现了澳大利亚抗原,后来被认为是乙肝病*的一部分。他还以动物模型来研究人体免疫缺陷病*,并确定了丙型肝炎病*。年获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年获盖尔德纳国际奖。
迈克尔·霍顿(MichaelHoughton),英国生物化学家,参与开发丙型肝炎测试。霍顿年获东英吉利大学学士学位,并于年获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生物学博士学位。然后,他在白金汉郡塞尔研究实验室工作,在年成为希龙公司的非甲非乙型肝炎部主管。
查尔斯·M·赖斯(CharlesM.Rice),美国病*学家,其主要研究领域是丙型肝炎病*。他是洛克菲勒大学的病*学教授。他与RalfF.W.Bartenschlager和MichaelJ.Sofia共同获得了年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
因新冠肺炎疫情,本次活动诺贝尔委员会对人数也进行了严格控制,会场不超过30人。
在三人中,阿尔特最早确认一种未知病*会导致“非甲型非乙型”的慢性肝炎。霍顿用新方法分离出这种病*的基因组,随后病*被命名为丙型肝炎病*。赖斯则证明,丙型肝炎病*自身即可导致慢性肝炎,而不需要其他病原体“助力”。
评奖委员会秘书托马斯·佩尔曼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他已经与三名获奖科学家中的两位取得了电话联系,他们表示“非常惊讶和高兴”。阿尔特在与委员会的通话中表示,看到这么多人因此而被治愈(丙型肝炎)非常惊喜。
阿尔特年出生于纽约,现任职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霍顿出生于英国,目前任教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赖斯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目前任教于纽约洛克菲勒大学。
三名科学家将分享万瑞典克朗(约合万美元)奖金。诺贝尔基金会上月发布公报称,今年每项诺贝尔奖的奖金都将增加万瑞典克朗。
今年为何如此特殊?今年的诺贝尔奖后续颁布日程如下:10月6日,瑞典当地时间11:45,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布;10月7日,瑞典当地时间11:45,诺贝尔化学奖颁布;10月8日,瑞典当地时间13:00,诺贝尔文学奖颁布;10月12日,瑞典当地时间11:45,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布。据埃菲社报道指出,就宣布顺序而言,本届诺贝尔奖没有任何变化,但从形式甚至意义上看与往届截然不同。与今年所有重大活动一样,疫情导致到场人数和庆祝活动必须受到限制。奖项公布将以线上形式进行,获准在场的记者将维持在最低数量;以往于12月10日举行的颁奖仪式也被取消。报道称,没有盛大仪式并不会降低人们的期待。全世界都在期待一种针对在全球范围内改变人们生活的新冠病*的疫苗、疗法或缓解症状的措施。在没有经过科学实证的情况下,不能指望为其研发者颁奖,但是我们可以期待出现“希望的迹象或信号”,特别是在献身科研的诺贝尔奖得主身上。报道认为,生理学或医学奖与化学奖和物理学奖一样,在媒体影响力上通常不及文学奖或和平奖,但本届较为特殊,在疫情造成破坏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奖项——包括经济学奖——都可能蕴含着抗击新冠病*的希望。今年奖金增至万瑞典克朗此外,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奖金比年增加万瑞典克朗,达到万瑞典克朗(约合万元人民币)。从年至今,诺贝尔奖已有近年的历史,累计颁发次,发放的奖金总额早已远超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产。诺贝尔的“巨额”奖金为何发不完?这要归功于投资理财。诺贝尔奖的奖金来自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产投资收益。其遗产总规模按照目前的价格换算,约有18亿瑞典克朗(约合13.7亿元人民币)。诺贝尔在去世前一年,也就是年写下遗嘱,提到希望以“安全的有价证券”作为投资对象。但如果按照诺贝尔的遗嘱,可能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时,资金就会耗尽。于是,诺贝尔基金会在瑞典*府的许可下,还向房地产和股票等进行投资。根据公告,年以来,得益于整体市场表现良好以及有效的资产管理,诺贝尔基金会年投资回报率接近9%。诺贝尔基金会首席执行官拉尔斯·海肯斯滕说,相较过去,诺贝尔基金会财务稳定性有很大提升。基金会的目标是,确保诺贝尔奖奖金未来跟上社会实际收入的变化趋势。来源:央视、国际在线、参考消息、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等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他们发现了丙肝病*!中国新闻网年“诺奖周”正式开跑!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人名单率先被揭晓:哈维·阿尔特(HarveyJ.Alter)(美国)、迈克尔·霍顿(MichaelHoughton)(英国)和查尔斯·赖斯(CharlesM.Rice)(美国)共同获得这一奖项,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方面作出的贡献。图片来源:诺贝尔奖社交媒体账号据介绍,三位获奖者取得了开创性发现,鉴定出一种新型病*——丙型肝炎病*,使血液检测和新药物研发成为可能,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哈维·奥尔特
哈维·奥尔特于年出生于纽约。他在罗切斯特大学医学院获得医学学位,医院医院接受内科训练。年,他加入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担任临床助理。他在乔治敦大学待了几年,年回到NIH,加入临床中心的输血医学系,担任高级研究员。
迈克尔·霍顿
迈克尔·霍顿出生于英国。年,他在伦敦国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年,他加入了g.d.SearleCompany公司,之后转到加利福尼亚州埃默里维尔的Chiron公司。他于年迁往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现为加拿大病*学卓越研究主任及阿尔伯塔大学李嘉诚病*学教授,并兼任李嘉诚应用病*学研究所所长。
查尔斯·m·赖斯
查尔斯·m·赖斯年出生于萨克拉门托。年,他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年期间接受博士后培训。年,他在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建立了自己的研究小组,并于年成为全职教授。自年以来,他一直是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教授。年至年期间,他担任洛克菲勒大学丙型肝炎研究中心的科学和执行主任,目前仍在该中心工作。
肝炎——对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威胁
肝脏炎症,或肝炎,是希腊语中肝脏和炎症的合成词,主要是由病*感染引起的,尽管酗酒、环境*素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重要原因。
在20世纪40年代,很明显有两种主要类型的传染性肝炎。
第一种叫做甲肝,通过污染水或食物传播,一般不会对病人产生长期影响。
第二种类型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威胁更大,因为它可以导致慢性疾病,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这种类型的肝炎是潜伏性的,因为在出现严重并发症之前,健康的人可能会悄无声息地感染多年。血源性肝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每年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多万人死亡,使其成为与艾滋病*感染和结核病相当的全球健康问题。
肝炎有两种主要形式。
一种是由甲型肝炎病*引起的急性疾病,通过受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
另一种是由乙型肝炎病*或丙型肝炎病*(今年的诺贝尔奖)引起的。这种血源性肝炎通常是一种慢性疾病,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一种未知的传染因子
图/图虫
对传染病进行成功干预的关键是确定病原体。
在20世纪60年代,BaruchBlumberg确定一种血源性肝炎是由一种被称为乙型肝炎病*的病*引起的,这一发现导致了诊断测试和有效疫苗的发展。
在费城工作的生物学家BaruchBlumberg发现人类肝炎病*引起的慢性郁积性炎症也可以致癌。70年代,他发现了一种新病*颗粒,即乙型肝炎病*(HBV)。HBV感染可表现出无症状感染或急性肝炎,再到肝脏的慢性硬化,进而可能发展成为肝癌。
由于这一发现,布隆伯格于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实验证明,HBV是一种活的致癌物,可以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也可以导致未硬化的肝患癌,所以也被认为有直接致癌作用。
布隆伯格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他速速带领团队开发了HBV疫苗,大幅降低未感染者的易感性,创立了从病因到预防的关键环节。
当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的哈维·j·奥尔特(HarveyJ.Alter)正在研究输血患者的肝炎发病率。尽管对新发现的乙肝病*的血液检测减少了输血相关肝炎的病例,Alter和他的同事令人担忧的证明了大量的病例依然存在。在此期间,也发展了对甲型肝炎病*感染的检测,很明显,甲型肝炎不是这些不明病例的原因。
许多接受输血的人由于一种未知的感染源而发展成慢性肝炎,这是一个令人极为关切的问题。
Alter和他的同事们发现,这些肝炎患者的血液可能会把这种疾病传染给黑猩猩,而黑猩猩是除了人类之外唯一易感的宿主。
随后的研究还表明,未知的感染源具有病*的特征。
Alter的系统研究以这种方式定义了一种新的、独特的慢性病*性肝炎。
这种神秘的疾病后来被称为“非a、非b”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的鉴定
识别这种新型病*现在是当务之急。
所有传统的病*搜索技术都得到了应用,但尽管如此,该病*还是在十多年的时间里逃脱了分析。
在制药公司Chiron工作的MichaelHoughton承担了分离病*基因序列所需的艰巨工作。霍顿和他的同事从一只被感染的黑猩猩的血液中发现的核酸中收集了一组DNA片段。
这些片段大部分来自黑猩猩自身的基因组,但研究人员预测,一些片段可能来自这种未知的病*。假设肝炎患者的血液中含有抗病*抗体,研究人员利用患者的血清来鉴定编码病*蛋白的克隆病*DNA片段。
经过全面的搜索,发现了一个阳性的克隆。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该克隆来自一种新的属于*病*家族的RNA病*,被命名为丙型肝炎病*。
慢性肝炎患者中抗体的存在强烈暗示了这种病*是缺失的病原体。
哈维·奥尔特(HarveyJ.Alter)对输血相关性肝炎的系统研究表明,一种未知病*是慢性肝炎的常见病因。迈克尔·霍顿(MichaelHoughton)使用了一种未经验证的策略,分离了一种名为丙型肝炎病*(HepatitisCvirus)的新病*的基因组。CharlesM.Rice提供了最终的证据,表明仅丙型肝炎病*就能导致肝炎。
丙型肝炎病*的发现是决定性的。
但是这个谜题的一个关键部分却被遗漏了:单是病*就能导致肝炎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必须调查克隆的病*是否能够复制并导致疾病。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WashingtonUniversityinSt.Louis)的研究员查尔斯·m·赖斯(CharlesM.Rice)和其他研究RNA病*的小组注意到:
在丙型肝炎病*基因组末端有一个此前未被识别的区域,他们怀疑该区域可能对病*复制很重要。
Rice还在分离的病*样本中观察到遗传变异,并推测其中一些可能会阻碍病*复制。
通过基因工程,水稻产生了丙型肝炎病*的RNA变异,其中包括新定义的病*基因组区域,不存在失活基因变异。当这种RNA被注射到黑猩猩的肝脏时,在它们的血液中检测到了病*,并观察到了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类相似的病理变化。这是最后的证据,证明丙型肝炎病*单独可以导致不明原因的输血介导型肝炎病例。
获得诺贝尔奖发现的意义
图/图虫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发现丙型肝炎病*在持续的对抗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病*性疾病。
由于他们的发现,高度敏感的血液检测病*可以和这些本质上消除输血后肝炎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大大改善全球健康。
他们的发现也使得针对丙型肝炎的抗病*药物得以快速开发。
历史上丙型肝炎第一次被治愈,为根除世界人口中的丙型肝炎病*带来了希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将需要国际努力促进血液检测和在全球提供抗病*药物。
这三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发现使得敏感血液测试的设计成为可能,从而在世界上很大一部分地区消除了输血传播肝炎的风险。
这一突破也使能够治愈该病的抗病*药物的开发成为可能。丙型肝炎仍然是一个主要的全球卫生问题,但现在存在消除该疾病的机会。
肝炎药物的开发
图/视觉中国
我国是肝炎大国,以肝癌为例,中国的肝细胞癌占了全球50%的病例,而慢性乙型肝炎病*感染是中国肝癌的主要病因,约85%肝癌患者携带乙型肝炎病*感染标志。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HBV所引起、以肝脏为靶器官、可引起多器官损伤的传染病。俗称的“大三阳”、“小三阳”都是乙型肝炎的表现,由于抗原或抗体的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但是都可以归结为由乙型肝炎病*所引起的慢性肝病。
慢性乙肝是一种慢性、严重、进展性的疾病,肝脏在长期慢性感染中,会变成肝硬化、失代偿,最后导致肝脏肿瘤,甚至死亡。乙肝主要有几大传播途径,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或其他途径,比如纹身。
近20年来,肝病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标志性事件是丙肝可以治愈,但乙肝仍旧不行。因为现在所用的很多药物,主要作用都是抑制病*、缓解肝脏疾病,但达不到清除的目的。
慢性乙肝虽然很难治愈,但是好控制也好预防。迄今为止,接种乙肝疫苗仍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目前,我国在新生儿及儿童乙肝免疫接种方面取得了瞩目成就,低龄幼儿发病率很低,但20-40岁的中青年乙肝发病率相对较高,相关研究显示:5岁以下的低龄儿童发病率很低;但儿童和青少年随着年龄增长,乙肝发病率有所递增。
WHO提出“年消除慢性乙型肝炎”的目标,而乙肝疫苗的普及,将是达到这个目标的重要手段。年数据显示,在1-29岁人群中,乙肝感染率只有2.64%,5岁以下儿童当中是0.32%。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许洁说,“现阶段,我国免疫策略是保持新生儿优先接种乙肝疫苗,同时在儿童当中进行查漏补种,并且把目光放到了成年人身上。考虑到我们国家慢性乙肝的流行率实际上仍然比较高,提升公众对于成人免疫的正确认知十分必要。”
而丙肝的治疗则有了更为革命性的进步。
丙型肝炎是中国第四大常见传染病,目前约有万感染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丙型肝炎病*(HCV)感染率约为2.8%,约1.85亿人,每年因HCV感染导致的死亡病例约35万例。
丙型肝炎病*主要有6种基因型及多种亚型,各种类型HCV所采取的治疗手段不尽相同,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性丙型肝炎疫苗可供使用。
根据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年发布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HCV1b和2a基因型在我国较为常见,其中56.8%是1b型,其次为2型(24.1%)和3型(9.1%),6型相对较少(6.3%),主要在南方地区。
“不同地区有显著差异,我们在南疆地区也发现有4型感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院士曾介绍,根据世卫组织在年提出的,要在年消除病*性肝炎严重的公共卫生威胁,乙肝、丙肝诊断率要达到90%,治疗覆盖率达到80%,新发病率降低90%,治疗后肝硬化、肝癌发生和死亡率降低65%,还有很大差距。
“但目前丙肝治疗形势很好,我国批了好几个新药。”庄辉院士表示,“药物选择的特点,第一要高效,可以覆盖所有基因型;第二,安全性、耐受性要好,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第三使用方便,丙肝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要少;第四是适用人群广泛,对特殊、难治的病人都有效。”
根据上述指南,我国HCV基因1型、2型、3型及6型病例,占所有丙型肝炎病*病例的96%,而目前接受治疗的丙型肝炎病*患者不到1%。
医院感染疾病科暨肝病中心主任王贵强教授此前表示,目前我国治疗HCV感染主要仍是干扰素+利巴韦林方案,且存在部分患者应答率较差、耐受性不佳、疗程较长且安全性较低等情况。
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主要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蛋白,从而抑制病*复制。
而索磷布韦片等丙肝直接抗病*药物(DAA)的上市被认为是治疗HCV的转折点,此类药物可口服,疗程较短,绝大部分患者能治愈。
-年间,新一代直接抗病*药物的上市,快速拉动了全球丙肝药物市场的大幅提升,吉利德、艾伯维、BMS、强生和默沙东的销售在这期间都实现了稳步扩张。
原因之一是高昂的单价。索磷布韦Sovaldi在美国的上市价格高达美元/疗程(12周),每片药折合美元,德国美元/疗程,英国美元/疗程;除了在印度*府强制的专利许可下,Sovaldi在印度卖出了大约每片10美元的价格,且在印度强悍的仿制药环境下,Sovaldi在印度的价格可能还会持续走低。
年6月28日,FDA批准了Gilead的Epclusa上市,是首个获批治疗全部6种基因型HCV感染的药物。而在当年发布截至6月30日的半年报中,Epclusa营收万美元,也就是说其上市2天就卖出了万美元,Epclusa在年全球销售额达到17.52亿美元,令市场叹为观止。
由于丙肝药物是“治愈型”市场,随着患者的治愈率提高,市场逐年萎缩。由于丙肝新药的治愈率高达95%,意味着被治愈的患者越多,药物市场规模会越来越小。在全球丙肝药物市场充分竞争环境下,各家的销售业绩也在年开始下滑。丙肝药物组合“王者”吉利德在年创下丙肝药物销售神话之后,近年来HCV业务收入持续萎缩。
从年开始,国内陆续批准了多款DAA药物上市,加上年医保谈判,大大提升了中国患者的可及性。
“丙肝药的谈判经历了两个多小时,应该是此次谈判中用时最长的品种,一般一个产品是半小时。”年12月9日,在参加医保谈判之后,时任吉利德科学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罗永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我相信这是国家医保局乐见的结果,*府有很大的意愿促成双方达成一致。谈判过程设计得非常科学、严谨、公平、公正、公开。”
此次国家医保谈判共涉及个药品,个新增药品有70个谈判成功,包括52个西药和18个中成药,价格平均降幅60.7%。三种丙肝治疗用药降幅平均在85%以上,肿瘤、糖尿病等治疗用药的降幅平均在65%左右。31个续约药品有27个谈判成功,价格平均降幅为26.4%。
能治愈丙肝的口服药首次进入目录。调整前,医保目录内只有一种采用干扰素方式的治疗方案,治疗时间长达1年、治愈率只有50%左右。调整后,DAA类丙肝药物用药时间约12周、98%的治愈率、全口服。
此次丙肝药物谈判涉及六种药品四家企业,分别是吉利德、默沙东、艾伯维三家跨国药企和中国企业歌礼制药。
谈判结果为吉利德的丙通沙(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夏帆宁(来迪派韦索磷布韦),默沙东的择必达(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以平均降幅85%进入国家医保乙类目录,协议有效期为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艾伯维和歌礼出局。
央视随后公布了当时的“竞争性”谈判过程:四家企业在现场直接测算报价,每一片药品的报价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20分钟后,企业给出最后报价,谈判组在监督组监督下公布报价。按照规则,如果企业报价都在医保支付意愿内,按报价由低到高选取两家入选;如果都在支付意愿外,则需要第二轮报价。
对于此次谈判,国家医保局认为,“鉴于6个丙肝用药普遍疗效显著、治疗效果相当且价格昂贵,依靠药物经济学测算和常规准入谈判难以引导企业将价格降至合理范围,我们创造性引入竞争性谈判方式,仅允许2个全疗程费用最低的药品进入目录,且承诺2年内不再纳入新的同类药品,引导企业充分竞争。通过竞争性谈判,企业报价大幅下降,达到了预期目标。”
由此,年“诺奖周”正式开跑。作为最具权威的医学奖项之一,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研究成果,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也一次次见证了人类对各类疾病的不懈战斗,对生命奥秘的不息探索。步履不停,诺奖得主投身新冠研究多年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对抗疾病和死亡。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当下,他们亦未停下“战斗”。早在新冠疫情初期,年诺奖得主、美国科学家罗斯巴什就与多名科学家成立研究小组,并发布建议报告,内容涉及安全恢复经济等。年诺奖得主、澳大利亚免疫学家多尔蒂研究院旗下的实验室则成为除中国外,全球首个培育出新冠病*的实验室,这一成果对于帮助科研人员检验新冠疫苗是否有效“至关重要”。而当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停止资助从事冠状病*传播研究的、曾与中国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的非*府组织“生态健康联盟”时,包括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在内的77名美国诺奖得主,更是站出来联名抗议,要求其采取适当措施,纠正这种不公正行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疫情面前,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多尔蒂多次呼吁全球团结抗疫。资料图:当地时间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领奖。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也说,在全球化时代,人类的命运是共通的,呼吁全球科研和医务工作者以开放的态度和合作的精神,投入到传染病防治中去。百年奖项,记录对抗传染病的“战斗史”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年首次颁发至今,在其获奖名单中,似乎能发现一部人类与传染病的“战斗史”。疟疾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如何降低肺结核死亡率?乙肝疫苗是谁发现的?诺奖得主在其中的贡献,不可小觑。抗疟领域的研究,如同与疟原虫夺命速度的赛跑。年,有40.5万人因疟疾死亡,直至今日,它仍是非洲儿童主要的死因。不过,科学家们研究的脚步从未停下,该领域已产生了多个诺贝尔奖。英国医生罗斯凭借证明按蚊是疟疾的传播媒介,获得年诺贝尔奖;法国医生拉韦朗因发现疟原虫,获得年诺贝尔奖……资料图:9月11日,布基纳法索,社区志愿者正在检测孩童是否营养不良,并对其进行疟疾治疗。最为中国人熟知的,是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从中药中分离出抗疟药物青蒿素,获得年诺贝尔奖,以此为基础的疟疾疗法,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肺结核,是一个古老的、令人闻之色变的“白色瘟疫”。年的大奖花落美国微生物学家瓦克斯曼,他发明的链霉素成功“征服”肺结核,使美国年以前,每10万肺结核患者死亡人的比率,下降到年每10万患者死亡4人。年的获奖者,则是乙肝病*的发现者、首个乙肝疫苗研发者布隆伯格。他推动了人类对乙型肝炎这一“沉默杀手”的研究与控制。如今,全球已有超过个国家实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布隆伯格也因此被称为“拯救肝癌病人最多的专家”。不变坚持,跨越时间考验的科学梦对于很多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来说,其研究成果经过多年的评估,才终获认可。这期间,有过遗憾,也有感动。而不变的,是他们对科学之梦的坚持。当地时间年7月23日,世界首个试管婴儿布朗出席位于英国伦敦的科学博物馆展览,与她的胚胎使用过的玻璃干燥器合影,纪念世界上首个试管婴儿诞生40周年。——姗姗来迟的承认年,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在英国诞生。直到年,创立该技术的英国科学家爱德华兹才获诺奖认可,评审委员会称,这项技术为治疗不孕不育症提供了新的途径。遗憾的是,爱德华兹当时已85岁高龄,因身体原因,未能发表获奖感言。另一名曾参与研究的英国医生斯特普托则在年去世。而诺贝尔基金会规定,诺奖不能授予已去世的人。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包括美国医学家凯林在内三名科学家获奖。凯林致力研究p53等抑癌基因在癌症发展中的作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苦涩的甜蜜”美国科学家凯林花费了无数心血研究癌症,却未能留住罹患乳腺癌的妻子的性命。“在我刚失去她之后的几年里,我会想‘拜托,不要得奖’,因为这会是太苦涩的甜蜜。”在妻子去世4年后,凯林因其在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的机制方面的研究,获得年诺奖。他发给诺奖官方的照片,是一张自己与亡妻照片的合照。他说,就是想告诉全世界,“我和妻子一起获奖”。当地时间年10月8日,瑞典诺贝尔奖评审团宣布,日本京都大学物质-细胞统合系统据点iPS细胞研究中心长山中伸弥(右)与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左)因在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奖。——“差生”的逆袭英国生物学家格登求学时,曾被讥讽是“蠢蛋”,还得到了老师的一份“差生报告”。后来在剑桥大学研究期间,他把这份报告挂在了办公室,“当遇到麻烦,比如实验不成功,我就看看这个报告,提醒自己也许不擅长这个工作。但我要努力,否则真的被老师说中了。”年,格登成功使用一只青蛙的成熟细胞培养出活蝌蚪,而他有关基因的重要突破,还带动了之后克隆羊多莉等研究。经过50年的争议与考验,这位曾经的“差生”终于在年获得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的肯定。回顾——近10年诺奖得主及其成就年美国科学家威廉·凯林、格雷格·塞门扎,以及英国科学家彼得·拉特克利夫获奖,以表彰他们在“发现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作者:董寒阳、甘甜
相关链接: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