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性克隆病治疗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版CUA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TUhjnbcbe - 2021/4/5 21:24:00
乌鲁木齐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主编陈山首都医科医院

副主编魏金星医院

编委兼秘书乔庐东首都医科医院

编委(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斌医院

陈明医院

唐伟重庆医院

王毅中国医院

医院

医院抗感染科

钟山上海交通大医院

曾晓勇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

第一节总论

一、基本定义

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UrinaryTractInfection),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1.尿路感染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细菌尿和脓尿。

2.细菌尿正常尿液是无菌的,如尿中有细菌出现,称为细菌尿。细菌尿可以是有症状的,也可以是无症状的。细菌尿定义本身包括了污染,临床根据标本采集方式不同而应用不同的“有意义的细菌尿”计数来表示尿路感染。

3.脓尿尿中存在白细胞(WBCs),通常表示感染和尿路上皮对细菌入侵的炎症应答。

二、分类

尿路感染按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依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孤立或散发感染(Isolatedorsporadicinfection)和反复发作性感染(Recurrentinfection),反复发作性感染可以进一步分为再感染(Reinfection)和细菌持续存在(Bacterialpersistence),细菌持续存在也称为复发(Relapse)。

按感染发生时的尿路状态分类:

l单纯性尿路感染(单纯下尿路感染和单纯上尿路感染)

l复杂性尿路感染(包括导管相关的感染等)

l尿脓*血症

l男性生殖系统感染: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炎、精囊炎等(不在本指南中)

三、尿路感染的诊断

1、症状对尿路感染有诊断意义的症状和体征为尿痛、尿频、血尿、背部疼痛和肋脊角压痛,如果女性患者同时存在尿痛和尿频,则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为90%。

2、体检急性膀胱炎患者可有耻骨上区压痛,但缺乏特异性。发热、心动过速、肋脊角压痛对肾盂肾炎的诊断特异性高。

3、实验室检查

3.1、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理学检查、尿生化检查和尿沉渣检查。应用最普遍的是尿液的干化学分析仪检查和尿沉渣人工镜检。

3.1.1、尿生化检查:

其中与尿路感染相关的常用指标包括:亚硝酸盐(nitrite,NIT):阳性见于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尿液中细菌数/ml时多数呈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程度与尿液中细菌数成正比。白细胞酯酶(leukocyteesterase,LEU):正常值为阴性,尿路感染时为阳性。

3.1.2尿沉渣显微镜检:有症状的女性患者尿沉渣显微镜检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60%~%,特异性49%~%。应注意,尿检没有WBC不能除外上尿路感染,同时尿WBC也可见于非感染性肾疾病。

3.2尿培养:治疗前的中段尿标本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最可靠的指标。

3.2.1尿标本收集:

排尿标本: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排尿方式取得合格的尿标本

导尿标本:如果患者无法自行排尿,应行导尿留取标本。

耻骨上穿刺抽吸尿标本:仅限于不能按要求排尿(如脊髓损伤)的患者,在新生儿和截瘫患者也可以使用。

3.2.2关于尿培养细菌菌落计数数量的说明:

美国感染疾病学会(IDSA)和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和感染疾病学会(ESCMID)规定的尿路感染细菌培养标准为:急性非复杂性膀胱炎中段尿培养≥CFU/ml;急性非复杂性肾盂肾炎中段尿培养≥CFU/ml;女性中段尿培养≥CFU/ml、男性中段尿培养或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导尿标本≥CFU/ml。

四、治疗

1、一般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多饮水及生活方式的调整等。

2、抗菌药物治疗抗菌药物治疗是尿路感染的主要治疗方法,推荐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可以对有尿路感染的患者首先施行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但有研究显示社区性单纯尿路感染患者中,有60%患者经验用药与最终的尿培养结果不符。

第二节各论

一、单纯性尿路感染

(一)定义

单纯性尿路感染是指发生于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功能正常而又无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等合并症患者的尿路感染,短期抗菌药物治疗即可治愈,通常不会对肾脏功能造成影响。

(二)临床表现

1.急性单纯性膀胱炎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耻骨上膀胱区或会阴部不适、尿道烧灼感。常见终末血尿,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

2.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患者同时具有尿路刺激征、患侧或双侧腰部胀痛等泌尿系统症状和全身症状。

(三)诊断

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获得诊断。

(四)治疗

1.绝经前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

(1)短程疗法:可选择采用磷霉素氨丁三醇、匹美西林、呋喃妥因、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绝大多数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患者经单剂疗法或3日疗法治疗后,尿菌可转阴。

(2)对症治疗。

2.绝经后女性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治疗方案同绝经期前非妊娠妇女的急性单纯性膀胱炎。可在妇科医师的指导下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

3.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对仅有轻度发热和(或)肋脊角叩痛的肾盂肾炎,或3日疗法治疗失败的下尿路感染患者,应口服有效抗菌药物14日。如果用药后48~72小时仍未见效,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有效药物治疗。治疗后应追踪复查,如用药14日后仍有菌尿,则应根据药敏试验改药,再治疗6周。

对发热超过38.5℃、肋脊角压痛、血白细胞升高等或出现严重的全身中*症状、怀疑有菌血症者,首先应予以胃肠外给药(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在退热72小时后,再改用口服抗菌药物(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等)完成2周疗程。

药物选择:①第3代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②半合成广谱青霉素,如哌拉西林、磺苄西林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③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疗效;④对社区高氟喹诺酮耐药和ESBLs阳性的大肠杆菌的地区,初次用药必须使用b-内酰胺酶复合制剂、氨基糖苷类或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⑤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但应严格注意其副作用。

4.无症状菌尿(ASB)的治疗推荐筛查和治疗孕妇或准备接受可能导致尿道粘膜出血的侵入性操作的ASB患者。不推荐对绝经前非妊娠妇女、老年人、留置导尿管、肾造瘘管或输尿管导管、脊髓损伤等患者的ASB进行治疗。

5.复发性单纯性尿路感染的治疗①再感染:可考虑用低剂量长疗程抑菌疗法作预防性治疗。在每晚睡前或性交排尿后,口服以下药物之一:如SMZ-TMP半片或一片、TMP50mg、呋喃妥因50mg(为防止肾功能损害,在长期使用以上药物时应适当增加液体摄入量)或左氧氟沙星mg等,此外,亦可采用每7-10天口服一次磷霉素氨丁三醇方法。对已绝经女性,可加用雌激素以减少复发。本疗法通常使用半年,如停药后仍反复再发,则再给予此疗法1~2年或更长。②复发: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用最大允许剂量治疗6周,如不奏效,可考虑延长疗程或改用注射用药。

6.男性急性单纯性泌尿道感染通常只需接受7天治疗方案。但合并前列腺感染,其它发热性泌尿道感染,肾盂肾炎,反复感染,或怀疑存在复杂因素导致感染的成年患者,推荐使用喹诺酮类药物2周,并排除其它致感染的危险因素。

二、复杂性尿路感染

(一)定义和分级

复杂性尿路感染是指尿路感染伴有增加获得感染或者治疗失败风险的疾病,例如泌尿生殖道的结构或功能异常,或其他潜在疾病。诊断复杂性尿路感染有2条标准:尿培养阳性以及表1所列1条或1条以上的因素。

表1复杂性尿路感染潜在诱发因素

留置导尿管,支架管,或间歇性膀胱导尿

残余尿ml

任何原因引起的梗阻性尿路疾病,如膀胱出口梗阻、神经源性膀胱、结石和肿瘤

膀胱输尿管返流或其他功能异常

尿流改道

化疗或放疗损伤尿路上皮

围手术期和术后尿路感染

肾功能不全、移植肾、糖尿病、免疫缺陷

按照伴随疾病将其分为两类:

1.尿路感染并发的因素能通过治疗而得以去除的患者,如结石的去除,留置导管的拔除。

2.尿路感染并发的因素在治疗是不能或者不能完全去除的患者,如永久性留置导管,治疗后结石残留或神经源性膀胱。

(二)临床表现

复杂性尿路感染可伴或不伴有临床症状(如尿急,尿频,尿痛,排尿困难,腰背部疼痛,肋脊角压痛,耻骨上疼痛和发热)。除了泌尿系疾病之外,复杂性尿路感染常伴随其他疾病,如糖尿病(10%)和肾功能衰竭。复杂性尿路感染的后遗症较多,最严重和致命的情况一是尿脓*症,二是肾功能衰竭。

(三)诊断

1.病史采集(推荐)复杂性UTI的病史采集包括:①尿路感染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刺激症状,及腰痛和(或)下腹部痛等;②全身感染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③伴随疾病本身引起的症状:如尿路结石、糖尿病引起的症状;④先前的治疗史,尤其是抗菌药物的应用史。

2.体格检查(推荐)

3.辅助检查

(1)尿常规(推荐);

(2)尿培养(推荐);

(3)血液检查(可选):血液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沉增快。若怀疑伴有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免疫缺陷等潜在性疾病,必须进行相关的血液学检查。当患者出现脓*症先兆症状时,还需进行血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4)影像学检查(可选)

(四)治疗

1.抗菌药物治疗推荐根据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对于有症状复杂尿路感染的经验性治疗需要了解可能的病原菌谱和当地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还要对基础泌尿系统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包括对肾功能的评估)。抗菌药物的经验性治疗需根据临床反应和尿培养结果随时进行修正(表2)。

一般推荐治疗7~14天,疗程与潜在疾病的治疗密切相关。伴有下尿路症状的患者治疗时间通常为7天,有上尿路症状或脓*症患者通常为14天。根据临床情况,疗程有时需延长至21天。对于长期留置导尿管或尿路支架管的患者,应尽量缩短治疗时间,以避免细菌耐药。对于复杂性UTI患者不推荐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防止尿路感染复发。

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经验治疗推荐应用主要经肾脏排泄的氟喹诺酮类,也可选择b-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2代或3代头孢菌素、或者氨基糖苷类,磷霉素氨丁三醇对复杂性尿路感染的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球菌等均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可用于尿路感染的经验治疗。

如果初始治疗失败,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尚未报告,或者作为临床严重感染的初始治疗,则须改用亦能有效针对假单胞菌的抗菌药物,如氟喹诺酮(如果未被用于初始治疗)、酰氨基青霉素(哌拉西林)加b-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3b代头孢菌素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最后联用氨基糖苷类。

表2经验治疗的抗菌药物选择

推荐用于初始经验治疗的抗菌药物

?氟喹诺酮

?氨基青霉素加BLI

?头孢菌素(2代或3a代)

?氨基糖苷类

?磷霉素氨丁三醇

推荐用于初始治疗失败后或严重病例经验治疗的抗菌药物

?氟喹诺酮(如果未被用于初始治疗)

?脲基青霉素(哌拉西林)加BLI

?头孢菌素(3b代)

?磷霉素氨丁三醇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联合治疗:

——氨基糖苷类+BLI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

不推荐用于经验治疗的抗菌药物

?氨基青霉素,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

?甲氧苄啶-磺胺甲基异噁唑(仅用于病原体的药敏已知时)

BLI=β-内酰胺酶抑制剂

2.治疗后的随访复杂性尿路感染含有耐药细菌的可能性较大是本病的另一个特点。如果泌尿系解剖功能异常或潜在性疾病不能得到纠正,则尿路感染必然复发。为此,必须在治疗结束的前、后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三、导管相关的尿路感染

(一)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诊断

1.症状和体征超过90%的院内导尿管相关感染菌尿是无症状的,有症状的感染中常见的症状是发热。

2.菌尿和脓尿不推荐单纯根据菌尿和脓尿的情况对可能发生的有症状感染进行预测。

(二)导管相关感染的治疗

1.无症状菌尿的治疗大多数的无症状菌尿不推荐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以下情况下推荐根据具体情况应用适当抗菌药物:

(1)为处理由特别有*力的微生物造成的院内感染,而作为控制性治疗方案的一部分;

(2)具有出现严重并发感染风险的患者(如粒细胞减少症、免疫抑制等)

(3)泌尿系手术的患者;

(4)患者由引起高菌血症发生率的菌株感染,例如粘质沙雷氏菌;

2.有症状感染的治疗

(1)关于导管的处理:推荐在取尿样培养前及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前更换留置时间超过7天的导管导管。导管的移除推荐作为治疗的一部分。如有必要继续应用导管引流,可更换新导管或采用其他方式,如阴茎套引流、耻骨上引流等。

(2)关于抗菌药物的应用:初始选择可采用经验用药通常可给以广谱抗菌药物。当得到尿培养的结果后,应当根据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进行调整。在用药后48~72小时应对治疗情况进行评价,如果患者症状很快消失,通常治疗5~7天是足够的;症状较重的患者通常治疗需要10~14天。偶尔尿培养可显示念珠菌感染,通常是没有症状并不治而愈。如果有证据显示是由该菌引起的复杂感染,全身抗真菌治疗可能是其适应证。不推荐长期无根据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

1.推荐采用封闭引流系统。

2.严格执行导管引流的适应证和拔除指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插管和不适当的长期留管。

3.如果因病情原因导尿管不能移除,除定期更换导管外,推荐耻骨上引流(男性)和间歇导尿。

4.导管材质的选择含银合金导尿管可减少无症状菌尿的发生,但仅限于一周以内,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长期留管最好选择硅酮胶材质的导管。

5.导管相关的管理留置导管应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操作中使用足够的润剂和尽可能小号的导管;应常规使用封闭引流;推荐对留管的患者给予充分的液体来确保足够的尿流。

更换导管的时间不应长于生产商推荐的时限。如出现有症状感染、导管破损、导管结壳或引流不畅等情况均更换;在使用高剂量广谱非肠道给药的抗菌药物的情况下导管应经常更换;当患者发热,不能排除来源于泌尿道的有症状感染时,应更换导管并进行尿培养等相关检查。

6.不推荐对导尿管、尿道或集尿袋应用抗菌药物。

7.对于长期留管的患者不推荐进行膀胱冲洗。

8.留置尿管10年及以上者应行膀胱癌筛查。

四、尿脓*血症

(一)定义

尿脓*血症即由于尿路感染引起的脓*血症。当尿路感染出现临床感染症状并且伴有全身炎症反应征象(发热或体温降低,白细胞升高或降低,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即可诊断为尿脓*血症。

(二)流行病学

约5%的脓*血症为尿源性,死亡率可高达1/5。尿脓*血症主要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菌,真菌引起的脓*血症比率逐渐上升。

(三)临床表现

包括尿路感染、伴随的其他潜在疾病和感染性休克三方面。

(四)诊断

当尿路感染出现临床感染症状并且伴有全身炎症反应征象(SIRS)即可诊断为尿脓*血症。

临床感染各个阶段的诊断标准见表3。

表3感染性休克和脓*血症的临床诊断标准

疾病

标准

感染

人体正常无菌部位出现细菌,通常伴有宿主的炎症反应(但不是必须的)

菌血症

通过培养证实血液内有细菌存在,可能是暂时性的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对各种不同损伤的临床反应,可能是由感染,也可能是非感染引起(如烧伤、胰腺炎)。全身反应须具备以下2个或2个以上条件:

体温38℃或36℃

心率90次/分钟

呼吸频率20次/分钟,或PaCOmmHg(4.3kPa)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2×/L或4×/L或未成熟细胞≥10%

脓*血症

由于感染而导致炎症过程激活

低血压

无其他原因引起的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40mmHg

严重脓*血症

脓*血症合并器官功能障碍、血流灌注不足或低血压。

感染性休克

在补液充足的情况下,脓*血症合并低血压、血流灌注异常,血流灌注异常的患者若使用升压药或者收缩血管的药物,低血压被纠正,但是仍然存在组织器官灌注异常

难治性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并对输液和药物介入治疗无反应

(五)尿脓*血症的治疗

推荐泌尿外科医生和重症监护专家以及感染性疾病专家合作来管理病人。治疗包含以下4个基本策略:

1.复苏、支持治疗(稳定血压和维持呼吸通畅)(推荐)

(1)扩容的标准:中心静脉压达到8~12mmHg,尿量0.5ml/(kg·h)以上,以及65mmHg≤平均血压≤90mmHg。

(2)如果平均血压不能到达65mmHg~90mmHg,应该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3)氧输送达到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70%。

(4)如果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不能达到≥70%,应该输红细胞使红细胞压积≥30%。

2.抗菌药物治疗(脓*血症诱发低血压1小时内)(推荐)一旦怀疑尿脓*血症,在留取标本后,应立即进行静脉途径经验性的抗菌药物治疗。如患者是社区感染,大肠埃希菌和其他肠杆菌科可能是主要的病原体,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抗菌药物。对于院内尿路感染引起的继发性尿脓*症患者(尤其是泌尿外科介入操作以后或长期留置导尿管者),如果治疗没有或者只有部分反应,应使用抗假单胞菌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碳青霉烯类,可能覆盖包括多重耐药细菌在内的大部分细菌。

3.控制合并因素(推荐)首先采取微创治疗手段(如置入膀胱引流管,双J管或经皮肾穿刺造瘘)控制合并因素。尿脓*血症症状缓减后,应用合适的方法完全去除合并因素。这是治疗策略中的关键措施。

第三篇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相关指南

第一部分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应用

一、妊娠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1.各型妊娠期尿路感染的特点和药物治疗

(1)无症状菌尿

推荐在妊娠早期行尿培养检查,若结果阳性应及时治疗。推荐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5-7天抗菌药物治疗,治疗后1-4周应再行尿培养检查了解治疗效果。

(2)急性膀胱炎

妊娠期有症状的尿路感染主要表现为急性膀胱炎。推荐根据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给予7天抗菌药物治疗,如果来不及等待药敏试验结果可给予二代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阿莫西林、呋喃妥因或磷霉素治疗。治疗1周后应再行尿培养检查了解治疗效果。若反复发作急性膀胱炎推荐每日睡前口服头孢呋辛-mg或呋喃妥因50mg直至产褥期,以预防复发。

(3)急性肾盂肾炎

推荐首先根据尿培养或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抗菌药物静脉输液治疗,如果来不及等待药敏试验结果可选择二代头孢菌素、或三代头孢菌素、或氨基青霉素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BLI)治疗。症状好转后应继续口服抗菌药物至少14天。

2.妊娠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

妊娠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需考虑药物对母体和胎儿两方面的影响:

(1)对胎儿有致畸或明显*性作用者,如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妊娠期避免应用。

(2)对母体和胎儿均有*性作用者,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妊娠期避免应用;确有应用指征时,须在血药浓度监测下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3)药物*性低,对胎儿及母体均无明显影响,也无致畸作用者,妊娠期感染时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和磷霉素等均属此种情况。

推荐用药时参考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按照药物在妊娠期应用时的危险性分类(参见表1)。

表1抗菌药物在妊娠期应用时的危险性分类

FDA分类

抗菌药物

A.在孕妇中研究证实无危险性

B.动物中研究无危险性,但人类研究资料不充分,或对动物有*性,但人类研究无危险性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氨曲南

美罗培南

厄他培南

红霉素

阿奇霉素

克林霉素

磷霉素

两性霉素B

特比萘芬

利福布丁

乙胺丁醇

甲硝唑

呋喃妥因

C.动物研究显示*性,人体研究资料不充分,但用药时可能患者的受益大于危险性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氯霉素

克拉霉素

万古霉素

氟康唑

伊曲康唑

酮康唑

氟胞嘧啶

磺胺药/甲氧苄啶

氟喹诺酮类

利奈唑胺

乙胺嘧啶

利福平

异烟肼

吡嗪酰胺

D.已证实对人类有危险性,但仍可能受益多

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

X.对人类致畸,危险性大于受益

奎宁乙硫异烟胺利巴韦林

注:(1)妊娠期感染时用药可参考表中分类,以及用药后患者的受益程度及可能的风险,充分权衡后决定。

A类:妊娠期患者可安全使用;B类:有明确指征时慎用;C类:在确有应用指征时,充分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选用;D类:避免应用,但在确有应用指征、且患者受益大于可能的风险时严密观察下慎用;X类:禁用。

(2)妊娠期患者接受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氯霉素、磺胺药、氟胞嘧啶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以调整给药方案。

二、肝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肝功能不全时抗菌药物的应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主要经肝脏清除的药物,肝功能不全时清除明显减少,但并无明显*性反应发生,肝病时仍可应用,但需谨慎,必要时减量应用,治疗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肝功能。大环内酯类(不包括红霉素酯化物)、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属此类。

2.药物主要经肝脏或有相当量经肝脏清除或代谢,肝功能不全时清除减少,可导致*性反应发生,肝功能不全患者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酯化物、四环素类、磺胺药等属此类。

3.药物经肝、肾两途径清除,肝功能不全者药物清除减少,血药浓度升高,同时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血药浓度升高尤为明显。严重肝病患者,尤其肝、肾功能同时减退的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时需减量应用。脲基青霉素中的美洛西林和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噻吩等属此类。

4.药物主要经肾排泄,肝功能不全者不需调整剂量。青霉素、头孢唑啉、头孢他啶、碳青霉烯类、万古霉素及喹诺酮类(不包括培氟沙星)属此类。氨基糖苷类尽管主要经肾排泄,但肝病患者的肾*性发生率明显增高,因此应用时仍需注意。

具体药物的选择参见表2,使用某种药物前应仔细阅读其说明书,结合患者的病情调整剂量和给药方式。

表2肝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抗菌药物

肝功能不全时的应用

青霉素

头孢唑啉

头孢他啶

庆大霉素

妥布霉素

阿米卡星等氨基糖苷类

万古霉素

去甲万古霉素

多粘菌素

氧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

诺氟沙星

按原治疗量应用

哌拉西林

阿洛西林

美洛西林

羧苄西林

头孢噻吩

头孢噻肟

头孢曲松

头孢哌酮

红霉素

克林霉素

甲硝唑

氟罗沙星

氟胞嘧啶

伊曲康唑

严重肝病时减量慎用

林可霉素培氟沙星异烟肼*

肝病时减量慎用

红霉素酯化物

四环素类

氯霉素

利福平

两性霉素B

酮康唑

咪康唑

特比萘芬

磺胺药

肝病时避免应用

注:*活动性肝病时避免应用。

三、肾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1.基本原则:许多抗菌药物在人体内主要经肾排出,而某些抗菌药物具有肾*性,肾功能不全的感染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如下:

(1)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选用无肾*性或肾*性低的抗菌药物。

(2)根据患者肾功能不全程度以及抗菌药物在人体内排出途径调整给药剂量及方法。

(3)确有应用肾*性抗菌药物指征时,必须调整给药方案。

2.抗菌药物的选用及给药方案调整:根据抗菌药物体内过程特点及其肾*性,肾功能不全时抗菌药物的选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主要由肝胆系统排泄或由肝脏代谢,或经肾脏和肝胆系统同时排出的抗菌药物用于肾功能不全者,维持原治疗量或剂量略减。

(2)主要经肾排泄,药物本身并无肾*性,或仅有轻度肾*性的抗菌药物,肾功能不全者可应用,但剂量需适当调整。

(3)肾*性抗菌药物避免用于肾功能不全者,如确有指征使用该类药物时,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以调整给药方案,达到个体化给药;也可按照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内生肌酐清除率为准)减量给药,疗程中需严密监测患者肾功能。

具体药物的选择参见表3。

表3肾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抗菌药物

肾功能不全时的应用

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

利福平

克林霉素

多西环素

氨苄西林

阿莫西林

哌拉西林

美洛西林

苯唑西林

头孢哌酮

头孢曲松

头孢噻肟

头孢哌酮/舒巴坦

氨苄西林/舒巴坦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

氯霉素

两性霉素B

异烟肼

甲硝唑

伊曲康唑口服液

可应用,按原治疗量或略减量

青霉素

羧苄西林

阿洛西林

头孢唑啉

头孢噻吩

头孢氨苄

头孢拉定

头孢呋辛

头孢西丁

头孢他啶

头孢唑肟

头孢吡肟

氨曲南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美罗培南

氧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

加替沙星

环丙沙星

磺胺甲噁唑

甲氧苄啶

氟康唑

吡嗪酰胺

可应用,治疗量需减少

庆大霉素

妥布霉素

奈替米星

阿米卡星

卡那霉素

链霉素

万古霉素

去甲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

氟胞嘧啶

伊曲康唑静脉注射剂

避免使用,确有指征应用者调整给药方案*

四环素

土霉素

呋喃妥因

萘啶酸

特比萘芬

不宜选用

注:*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或按内生肌酐清除率(也可自血肌酐值计算获得)调整给药剂量或给药间期。

第二部分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

一、几点注意事项

1.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预防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以及治疗已存在的感染。

2.应用抗菌药物只是预防和治疗感染的一部分,精心的术前准备、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及术后全面的护理都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部分。

3.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应掌握正确的给药时机和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全面分析后决定给药方案。

4.某些危险因素会影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参见表1。

表1围手术期感染的危险因素

一般危险因素

特殊危险因素

高龄

术前住院时间长或近期曾住院

营养不良

反复发作泌尿系感染史

免疫功能受损

涉及肠道的手术

糖尿病

有菌落定殖

吸烟

长期引流

过度肥胖

存在尿路梗阻

同时存在远处感染病灶

存在泌尿系结石

二、常见泌尿外科手术的分类

按照年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外科手术感染预防指南中对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将常见泌尿外科手术分为4类,参见表2。

表2常见泌尿外科手术的分类

分类

常见泌尿外科手术

清洁手术

根治性肾切除术,肾上腺切除术,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腹腔镜隐睾切除术等

清洁-污染手术

肾部分切除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肾盂成形术,膀胱部分切除术,阴囊手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输尿管镜碎石术(TUL),经皮肾镜碎石术(PNL)等

污染手术

使用肠管的尿流改道术,感染性结石手术等

感染手术

尿路开放性创伤,肾感染的手术等

三、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

1.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

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清洁手术(理论上讲清洁手术通常不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应用: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异物植入手术;高龄、营养不良或免疫缺陷等高危人群)或清洁-污染手术推荐应用一代头孢菌素,污染手术推荐应用二代头孢菌素。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2.给药方法

接受清洁手术者,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ml),需要手术中给予第2剂。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四、常用有创性诊断操作的抗菌药物应用

1.尿动力学检查

通常情况下在尿动力学检查前后不需使用抗菌药物,在患者有菌尿、留置尿管、近期曾发生尿路感染、大量残余尿、脊髓损伤等危险因素存在时,推荐在检查后24小时内给予单次口服二代头孢菌素、或氟喹诺酮类、或复方磺胺甲噁唑。

2.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

多数研究采用至少用药3天的方案。推荐在穿刺前2小时口服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mgqd),穿刺后继续服用,总用药时间不超过72小时。如果穿刺前有菌尿等危险因素存在,可延长用药时间至96小时。考虑到存在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也可应用二代头孢菌素或三代头孢菌素。

穿刺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高热时应及时行血培养及尿培养,并根据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治疗。

3.膀胱镜检查

推荐在检查前1小时单次口服氟喹诺酮类、或二代头孢菌素、或复方磺胺甲噁唑,如果存在以上列举的危险因素应延长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但不超过72小时。

五、ESWL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

对不存在以上危险因素的非复杂性肾或输尿管结石患者不推荐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以上危险因素者,推荐ESWL前30-60分钟静脉输注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或氨基青霉素加BLI或复方磺胺甲噁唑作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症状性尿路感染或菌血症表现应进一步治疗,否则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对ESWL前存在尿路感染者应根据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治疗。

六、腔内手术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

1.TURP

推荐在术前30分钟静脉输注青霉素类、或氨基青霉素加BLI、或二代头孢菌素、或三代头孢菌素、或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当对以上药物过敏时可换用氨基糖苷类,术后继续应用,总用药时间不超过72小时。

2.TURBt

推荐在手术前30-60分钟静脉输注青霉素类、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或氨基青霉素加BLI、或氟喹诺酮类、或复方磺胺甲噁唑,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当有下尿路梗阻、糖尿病、免疫抑制、肿瘤较大伴坏死、肿瘤切除时间长、残留肿瘤等危险因素时,可延长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至72小时。

3.输尿管镜和经皮肾镜手术

对单纯输尿管镜检查、输尿管下段碎石术或经皮肾镜手术,没有其他危险因素存在者,考虑到手术难度不大,手术时间较短,推荐在术前30-60分钟静脉输注氟喹诺酮类、或头孢菌素类、或青霉素类、或氨基青霉素加BLI、或复方磺胺甲噁唑、或氨基糖苷类+甲硝唑,单次用药即可。对输尿管中上段碎石术、嵌顿性结石、感染性结石,手术难度大、时间长,或合并下尿路梗阻、糖尿病、免疫抑制、残留结石或肿瘤等危险因素者,应在术前首次用药后维持用药达72小时。

对于术前有明显尿路感染、菌尿的患者,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给予充分抗感染治疗后再行手术。存在结石梗阻合并肾积脓或脓*血症者,应行肾穿刺造瘘置管引流,积极抗休克、抗感染治疗后再行二期手术治疗。

七、开放手术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

开放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应根据表2对手术的分类而定。

1.清洁手术者:不推荐常规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应用: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异物植入手术;高龄、营养不良或免疫缺陷等高危人群。推荐在术前30-60分钟给予青霉素类或一代头孢菌素,总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

2.清洁-污染手术者:推荐在术前30-60分钟给予头孢菌素类、或青霉素加BLI、或氨基青霉素加BLI、或复方磺胺甲噁唑、或氨基糖苷类+甲硝唑,并维持用药达48-72小时。

3.污染手术者:推荐在术前30-60分钟给予二代头孢菌素、或三代头孢菌素、或青霉素加BLI、或氨基糖苷类+甲硝唑,并维持用药达72-96小时。涉及肠道手术者应加用甲硝唑,并在术前24小时口服新霉素加甲硝唑。

4.感染手术者:应尽早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并根据感染灶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

八、腹腔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

腹腔镜手术的分类可参考表2,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与相应的开放手术类似。对清洁手术者,不推荐常规预防用抗菌药物;对高危人群推荐术前30分钟单次给予一代头孢菌素或二代头孢菌素即可,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可加用一次。对清洁-污染手术者,推荐术前30分钟给予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或青霉素加BLI,手术时每3-4小时加用一次,维持用药时间不超过72小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版CUA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