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每日大便1~3次或2~3日大便1次,且性质正常。当大便次数增多而且粪便稀薄或含有脓血时,则为腹泻。腹泻的病因主要分为胃原性、肠原性、胰原性和内分泌性腹泻等。
1、胃原性腹泻:胃酸缺乏症、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晚期胃癌等疾病,因胃酸缺乏可导致腹泻。胃切除后的病人也可引起腹泻,是由于胃内容物流入肠腔过速,食物未经充分的消化所致。
2、肠原性腹泻:肠道炎症可致腹泻,如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等;肠道细菌、病*及寄生虫感染也都可以引起腹泻,如细菌性痢疾、沙门氏菌感染、细菌性食物中*、流行性感冒、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等;肠道肿瘤中以右侧结肠癌引起的腹泻最多见;肠道恶性淋巴瘤也可致腹泻;肠粘膜或肠系膜淋巴结病变引起肠道吸收功能障碍时,可致腹泻,如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以及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发生尿*症时,尿素等代谢产物也可引起中*而致腹泻;此外,砷、汞、磷等中*或*蕈中*时均可致腹泻;有些人食用鱼虾蟹类、乳类或蛋类后,可因肠道过敏而引起腹泻;与神经功能失调和精神因素有关的腹泻也可见到。
3、胰原性腹泻: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疾病因胰腺消化酶分泌的缺乏而导致腹泻。
4、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可能引起腹泻。
5、由于饮食不当或受凉后所致的消化不良,可产生短暂的腹泻。
发生腹泻时,除详细了解病史外,还要进一步做体格检查、粪便化验和其他必要的检查。以便做出明确的病因诊断
发生腹泻时,常有伴随症状。肠道细菌感染、食物中*、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腹泻常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而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结肠癌等患者常为慢性腹泻,且伴有发热。小肠病变引起的腹泻多伴有脐周疼痛;右侧结肠或乙状结肠、直肠病变时,腹痛多局限于右侧或左侧腹部。
粪便检验对腹泻的诊断有很大帮助。小肠腹泻的粪便多为稀薄或水样;结肠腹泻的粪便多呈糊状。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乙状结肠或直肠癌、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引起的腹泻,其粪便含有脓血和粘液,同时伴有里急后重的感觉,为典型的痢疾样腹泻;急性阿米巴痢疾的粪便呈酱红色或血水样,含有脓血小块,量较多且有恶臭;脂肪消化及吸收障碍所致的胰原性腹泻粪便呈灰白色油脂状,量多,恶臭异常。
送验的粪便要新鲜,选择含有粘液或脓血的部分。慢性腹泻的病因一般很难查出,常需进行多次反复的粪便检查。必要时可做胃肠钡餐和钡剂灌肠X线检查或内窥镜检查。
明确了腹泻病因的诊断后,首先要针对病因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可见各有关疾病的防治。如腹泻与神经、精神因素有关者,可考虑选用镇静剂,如利眠宁、鲁米那、安定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