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秋收起义到三湾改编,谭希林一直是*队的基层*官。后来共和国的一些上将,都出自谭希林所在的营、连,他们称谭希林为“老首长、老领导”。比如谭希林任连长时,后来的上将张宗逊就在谭希林所在的连任副连长。更让谭希林的人生增添传奇色彩的,是他从人民解放*第三十二*首任*长转任中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首任大使。
在井冈山上
谭希林,曾用名谭在章,年3月12日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铜官乡源家湖村。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同年4月,考入*埔*校第五期,编入工兵科学习;年底,工兵科由广州迁到武汉,编入*埔*校武汉分校。年7月,谭希林在武汉分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卢德铭警卫团担任见习排长。
谭希林事后回忆说:“秋收起义时,我是武汉警卫团的特务连连长。后到平江、浏阳、萍乡交界的山口村,部队进行了一次小整编,我改任一团二连排长,到三湾改编后仍任排长。部队上井冈山第二次打茶陵时,我任(二连)连长。”
年9月9日,毛泽东发动和领导了秋收起义。9月19日,起义部队从文家市出发,在芦溪与国民**打了一仗后,开到了莲花县。打进莲花县时,已是吃午饭的时间,谭希林带着自己的排冲进了国民*县*府。占领县*府后,谭希林分派一个班的兵力去打开班房,解救被关押的共产*员。当晚,谭希林住在县城的南面,担任永新方向的警戒。当时,工农革命*第一*第一师师部驻在县城里面,毛泽东跟师部住在一起。
9月29日中午,秋收起义后的多名官兵到了江西省永新县西边的三湾。在这里,毛泽东对*队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除了确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等建*原则外,还将余人的一个师缩编成一个团,称工农革命*第一*第一师第一团,下辖两个营。团长陈浩,*代表何挺颖,参谋长韩昌剑。缩编后的师长余洒度和三团团长苏先骏等编余干部被编到*官队。
10月中旬,部队到了湖南酃县(今炎陵县)十都水口,司令部驻在朱家祠。谭希林率全排战士驻在离水口三四里远的一个亭子里,担任酃县方向的警戒任务。三天后,余洒度和苏先骏两人“开小差”逃跑,经过谭希林排的岗哨,被哨兵拦了下来。
哨兵向谭希林报告了情况。谭希林跑到哨位,问余洒度和苏先骏:“你们要到哪里去?”余洒度和苏先骏说:“我们要走,是毛委员允许我们走的。”谭希林说:“没有证明不能过。”余洒度和苏先骏则执意要走,谭希林只好立即向毛泽东报告。事后,谭希林回忆说:“毛委员气量大,说他们要走就让他们走吧!”
就这样,余洒度和苏先骏离开了红*部队,后来,他俩叛变革命,还出卖了中共湖南省委负责人郭亮。谭希林回忆说:“当时部队小了,有些立场不坚定的人,主要是那些在旧*队当过官的,看不到革命的前途,经不起考验,就当了逃兵,脱离革命了。”
接着,部队去攻打茶陵。谭希林率全排战士从湖口的南面进入茶陵城。城里的国民**和国民*县*府的人听说红*打来了,早跑光了。谭希林带着部队,在城内没有休息,除打开班房放了一些人,搞了些报纸外,下午三四点钟就退出了茶陵,从铁牛边过河,回到坑口,第二天原路返回井冈山。
第二次打茶陵是在11月中旬。部队出发前,毛泽东作了动员:“这次打茶陵我们要扩大*治影响,要宣传、组织、武装群众。”他还风趣地说:“我这个人是要革命的,可我这个脚不太革命。”
谭希林回忆说:“确实,他的脚烂得很厉害。部队在莲花县城时,我看到过毛委员,穿一件灰色汗褂,一条灰色裤,颈上围披一条又长又粗的毛巾。他这条毛巾既用来揩汗、洗脸,又用来洗澡。脚上穿着一双草鞋,卷起裤脚,手里拿着一把雨伞。在行*的路途中,由于毛委员的脚被草鞋打破,肉已溃烂,走路很困难。红*战士们搞了一副竹子担架要抬他走,他拒绝了,说大家走我也走,大家休息我也休息,我走不赢就慢慢跟着走。”
毛泽东和部队从坑口、上元一带进入茶陵。二打茶陵胜利后,开始建立人民*权,叫茶陵人民委员会。不久,茶陵人民委员会改称茶陵工农兵*府,谭梓生任县长。谭希林率部队护送谭梓生上任。谭希林也由排长提升为连长,率连队驻茶陵保卫新生*权。
茶陵工农兵*府只存在了40多天,但在这40多天时间里,谭希林率连队在茶陵打了四仗。头一仗跟挨户团打,第二仗跟罗定的兵打,第三仗跟吴尚的第八*打。打了三仗,仗仗大获全胜,影响非常大,最后逼得国民**驻安仁的方鼎英部、驻高陇的罗定部、驻攸县的吴尚部,全部集中起来向茶陵城逼近。12月下旬,部队在茶陵打最后一仗。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红*兄弟部队都从东边赶来参战了。仗打了整整一天,到*昏时,上级决定脱离战斗,撤出茶陵。
谭希林奉命断后掩护部队撤退。直到深夜12点,大部队安全撤离后,谭希林才下令连队撤出茶陵。谭希林率掩护部队从界首那条路上撤到湖口,团长陈浩不让部队过河,*代表宛希先则要部队尽快过河。谭希林这才知道,团长和*代表产生了意见分歧:团长陈浩反对回井冈山,主张在外面打游击(事后获悉,实际上陈浩想带部队投降敌人),*代表宛希先坚决要回井冈山。
部队回不回井冈山,关键在于要不要从湖口过河,这里成了分水岭。
决策层争执得非常厉害。三营营长张子清支持宛希先的意见,主张回井冈山。这时,毛泽东得到消息,带着陈伯钧等20余人,从井冈山上赶下来,来到湖口。宛希先向毛泽东反映了情况。毛泽东当即在湖口召开紧急会议,宣布解除陈浩的职务,部队返回井冈山。
12月29日,部队在砻市河边召开大会。毛泽东宣布前委决定,处决叛徒陈浩。宣判大会上,毛泽东还宣读了工农革命*的三大任务:第一,打仗消灭敌人;第二,打土豪筹款子;第三,做群众工作。
根据任务分工,谭希林率连队到遂川,开始做群众工作。
指挥乌江架桥
在红*长征史上,强渡乌江是值得浓墨重彩描绘的一笔。这中间,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谭希林现场指挥乌江架竹桥。
现场指挥乌江架桥,这与谭希林在长征前的任职有密切关系。年5月,谭希林任红四*第三十一团一营副营长、代营长。年春,调任红四**部特务支队支队长,8月任闽西红*学校教育长,11月调任闽西红*指挥部参谋长。年8月任红二十一*参谋长、代理*长,10月任红十二*参谋长兼三十师师长。年3月,调任中革*委警卫团团长,5月任红一方面*南路临时指挥部司令员。因战斗失利,谭希林受到不公正的处分。年8月后,谭希林历任瑞金红*学校工兵连连长、*事教员、步兵团副团长、特科团团长、特科学校工兵营营长。年10月,长征开始,谭希林调任中革*委干部团工兵主任,12月任工兵营营长。
年12月31日夜,部队在乌江边上守岁迎新,工兵营驻在离乌江30公里的一个村子里。这是部队在长征途中过的第一个元旦,指战员们和往常一样,做些“击鼓传花”之类的游戏。正当玩得起劲时,上级传来命令:部队立即出发,拂晓前赶到乌江江界渡口,执行架桥任务。
谭希林率工兵营连夜出发,一路上思考了许多问题:这条水上道路怎样修?要多少器材?器材从哪里取?强渡分队什么时候过江?到达江边后,谭希林立即召集连长、指导员和排长们研究架桥计划,把路上思考的问题拿出来讨论研究。根据江水的深度和流量,他们决定扎竹排搭浮桥。
制订出架桥的具体计划后,谭希林立即上报指挥所。指挥所同意了工兵营的意见,并马上命令步兵和工兵一起去砍*竹,后面的部队帮忙搜集绳索、门板、木材、箩筐等架桥器材。
在谭希林的指挥下,部队按作业顺序编成器材供应、编制竹排、架设、投锚、救护、预备等9个作业组。乌江架桥作业就这样有序展开了。
乌江又名黔江,两岸悬崖绝壁直刺青天,江面波涛汹涌,河床暗礁林立。在谭希林现场指挥下,经过紧张的36个小时作业,浮桥终于跨过了乌江。
年1月3日至6日,红*主力部队扛着红旗,以四路纵队快速从浮桥上通过乌江。
毛泽东走过浮桥,连声称赞:“真了不起。我们的工兵就地取材,用竹排架成这样的桥,世界上都没有。”朱德走在桥上,诗兴大发:“莫道乌江天险,看红*等闲飞渡!”
6日下午,中央红*全部渡过乌江。当跟踪的国民**追到江边时,红*早已将浮桥拆毁,开到乌江江界渡口百里之外了。凭借强渡乌江的胜利,红*把“追剿”的国民**远远甩在了乌江以东地区。
年10月,谭希林随中央红*主力到达陕北。年7月,抗日战争全
面爆发,主力红*改编为八路*奔赴抗日前线,留在陕北的部分部队组建了八路*留守兵团。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也随即成立,谭希林任司令部参谋长,司令员兼*委是高岗。
文章来源:中国共产*新闻网
谭希林(—),原名谭载章,曾用名谭曦临。湖南省长沙市人。中国共产*优秀*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优秀的*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高级将领。年被授予中将*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