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性克隆病治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东欧,两面张望的土地
TUhjnbcbe - 2021/1/30 16:33:00

一、双头鹰,同时看向东西两边

1,东欧随处可见双头鹰的标志

在布达佩斯的街头闲逛,沿着多瑙河,走过欧洲最漂亮的议会大厦,一抬头看到路边悬挂的一个商铺招牌(金鹰药房),上面有一个醒目的双头鹰标志,这应该是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统治时期留下来的痕迹。在东欧,游览教堂、城堡、大街小巷,不经意间你会经常看到双头鹰,这是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符号。鹰是一种猛禽,在文化和*治上是力量和权力的象征。“单头鹰”是曾经无比辉煌的罗马帝国的标志,“双头鹰”是罗马帝国的延续——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莫斯科公国及后来的俄罗斯帝国的标志,它代表了权力、力量和辉煌,意味着帝国同时看向东方和西方。

布达佩斯街头的商铺招牌

2,“鹰”是西方文明最重要的图腾

鹰翱翔于天空,俯视大地,几乎没有天敌,是猛禽之王、天空之王,代表勇气,力量和不朽,是王权的象征。早在古埃及时期,众神之首,鹰头人身的荷鲁斯就是法老的守护神,是战神,也是权力、复仇和征服的象征,鹰至今也是埃及的国徽。在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中,鹰象征着主神宙斯或朱庇特,古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称自己为朱庇特,代表不朽和至高无上。古罗马*团以鹰为标志,配有鹰旗,它是*团的灵*,丢失鹰旗不仅是巨大的耻辱,*团将被解散,番号会被彻底取消,不予重建。凯撒大帝就曾在征服高卢的过程中丢失过一次鹰旗,幸亏及时找回,涉险过关。古罗马皇帝的火葬仪式上鹰也与之在一起,大火燃起,肉体消失,鹰却腾空而起,直冲云霄,象征灵*升天,获得不朽荣耀。古罗马帝文明与“鹰”这个符号紧紧绑在了一起。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日耳曼文化是西方文明的三大起源,它们都和“鹰”这个符号紧密相关:除了古罗马,日耳曼文化也继承了鹰的符号。在基督教教堂里你会经常看到四大福音书的象征“牛、狮、人、鹰”的形象。

古罗马帝国*团背景中的鹰旗

3,单头鹰

“罗马”因为其强大和辉煌,罗马帝国之后欧洲崛起的重要力量都希望能以“罗马”的继承者自居。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年几乎统一西欧的日耳曼人法兰克帝国的查理曼被教皇利奥三世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他同时继承了“单头鹰”作为帝国的标志,视法兰克王国为古罗马文明的延续。年东法兰克王国奥托大帝被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身着鹰袍即位,以象征自己的正统。欧洲历史上曾经疆域最大的哈布斯堡王朝,起源于年在瑞士建立的“鹰堡”(哈布斯堡)。之后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第二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都把单头鹰作为标志,今日德国和奥地利仍将“单头鹰”作为国徽。美国将“白头鹰”作为国徽,也是继承“鹰”图腾的传统。实际上,美国潜在地将自己视为“罗马”的继承者,新大陆(美洲)崛起的“罗马帝国”。不仅如此,历史上钦慕于古罗马文明的阿拉伯帝国、塞尔柱突厥和奥斯曼突厥帝国,尽管这些强大的伊斯兰文明国家与欧洲各国不断征战,但这并不妨碍它们也把自己视为伊斯兰和“罗马”的双重继承者。今天伊拉克、利比亚、也门等阿拉伯国家和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突厥文化国家仍将单头鹰作为国徽,可见“罗马”在历史上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查理曼大帝的画像,日耳曼法兰克王国从罗马帝国继承来的单头鹰标志

4,双头鹰

双头鹰的标志最早见于小亚细亚地区的古赫梯帝国,我在土耳其安卡拉的安纳托利亚考古博物馆看到过大约年前左右出土的一枚双头鹰印章,这一形象据说起源于约旦出土的大约一万年前高约一米的“双头人像”。不过早期双头鹰符号和后来拜占庭帝国的双头鹰标志之间的联系还不能确定。公元年,君士坦丁大帝将古罗马帝国的首都从罗马城迁至帝国东部的君士坦丁堡,这意味着罗马帝国的重心随之东移,实际上等同于逐渐放弃了帝国西部。公元年古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去世后将帝国一分为二,西罗马帝国日渐衰落,81年后灭亡,而东罗马帝国又延续了一千年。11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伊萨克一世将帝国标志从单头鹰转变为双头鹰,象征着帝国同时看向东西方两边,欧洲和亚洲,拥有广阔的疆域和影响力。但是,这也意味着帝国在地缘上面对着来自东西两边的压力,双向作战,负担更重,甚至难以承受。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大帝就不得不同时对西边的日耳曼人和东边的萨珊波斯帝国两线作战,腹背受敌,最终恢复帝国统一的努力功亏一篑。其后东罗马帝国在13世纪初,一边疲于应对东边伊斯兰文明不断发起的挑战,背后却被西边的威尼斯共和国和教皇联*偷袭,君士坦丁堡被攻占和洗劫一空,元气大伤从此几乎一蹶不振,直至年被奥斯曼帝国灭亡。

拜占庭帝国伊萨克一世采用的双头鹰

历史上,公元前27年建立的罗马帝国,包括后来分裂的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被称统为第一罗马。年成立的神圣罗马帝国被称为第二罗马。年东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末代公主索非亚在教皇的主持下嫁给了莫斯科公国的伊凡三世,自此以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称为第三罗马。拜占庭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莫斯科公国(以及后来俄罗斯帝国)都以双头鹰为标志,伊斯兰文明的塞尔柱突厥同样如此。时至今日,东欧地区的俄罗斯、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黑山等国今天的国徽上仍能看到双头鹰标志。

伊斯兰文化塞尔柱突厥迪里伊夫大清真寺外墙上的双头鹰浮雕

二、北方游牧文明的三次侵袭

东欧,地处欧洲东部欧亚交界之处,历史上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碰撞的地方,既是商业贸易、文化交流的要道,也是战乱冲突频繁的区域。欧亚大陆是地球上最大的一整块大陆,北部是广阔的欧亚大草原,西起多瑙河下游,东至中国东北的松辽平原,一马平川,毫无阻碍。欧亚大陆的地貌决定了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对南方农耕民族长期侵扰,中国历代修建的万里长城就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侵袭。欧洲也是一样,历史上经历了北方游牧民族三次大的入侵。

第一次,匈奴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中国北边的游牧民族匈奴人在与汉朝农耕文明的冲突与战争中逐渐失利,于是向西部迁移,来到了东欧地区。公元4世纪匈奴王阿提拉入侵了当时罗马帝国和日耳曼人的领域,西罗马帝国首都拉文纳、圣城罗马和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数次被围攻,匈奴人对基督教世界和罗马帝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四处劫掠,阿提拉也因此被称为“上帝之鞭”。

阿提拉建立的匈人帝国和几次入侵欧洲的路线

第二次,蒙古

公元13世纪,北方的游牧民族蒙古建国后,先后发起了3次西征,其中第二次拔都西征到达东欧地区的俄罗斯、匈牙利和波兰地区,一路所向披靡,渡过多瑙河打到维也纳附近,最终建立钦察汗国,蒙古人因此被称为“世界的征服者”。

蒙古第二次西征路线(绿线)

第三次,突厥

10世纪,位于中亚的游牧部落塞尔柱突厥人逐渐崛起,向西占领了西亚大片土地,13世纪奥斯曼突厥部落开始扩展,年建立国家。14世纪侵占东罗马帝国在小亚细亚的大片土地,并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入侵东欧,逐渐征服了希腊、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几乎整个巴尔干半岛,最终于年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东罗马帝国。其后在16世纪控制了整个地中海东部的海域,并先后两次围攻哈布斯堡家族重要城市维也纳,是15-19世纪唯一能挑战西方的外部势力。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方贸易的通道,导致之前辉煌了约年的欧洲最重要贸易城市威尼斯的衰落,但却促使西班牙女王伊萨贝拉一世支持航海家哥伦布另寻出路,发现了新大陆,从而在海上将全球联为一体。最终在大航海、文艺复兴、新教崛起、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导致欧洲文明率向现代文明的转变。

奥斯曼帝国的疆域

三、三大帝国和三大宗教

东欧地区历史上曾有三个大帝国占据这里,留下长久的影响。第一个是罗马帝国(包括之后的东罗马帝国),持续了约年。东罗马帝国后来采取希腊语为官方语言,信奉东正教。今日东欧大部分国家仍信奉东正教,比如希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哈布斯堡公爵在13世纪末占领了奥地利,14世纪哈布斯堡家族失去了其在瑞士建立的鹰堡,而把家族重心转移到了维也纳。哈布斯堡家族在至年间一直占据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位置,在这里延续了约年的影响(包括后来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奥匈帝国),拥有东欧大片土地,曾是欧洲最强大的帝国和力量。哈布斯堡王朝一直支持天主教,统治下形成的国家今天大多信奉天主教,比如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兰、奥地利等。奥斯曼帝国从14世纪开始占据东欧巴尔干半岛,建立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在东欧持续存在了约年。奥斯曼帝国信奉伊斯兰教,目前阿尔巴尼亚和波黑仍信奉伊斯兰教。

统治了东欧地区约年的哈布斯堡王朝族徽

四、战乱和贸易

东欧地区由于地处东西方文明之间,饱受战乱之苦。但是也因为地理的优势,成为东西方贸易的必经之路,商业繁荣。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东罗马帝国又惊人地延续了年之久,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东罗马帝国重视发展东西方商业贸易,有比较稳定的财富收入。在这个过程中它还扶植了一个小弟威尼斯,令这个亚得里亚海湾里的小渔村最终发展成一个影响力遍布地中海沿岸的庞大商业帝国。在第四次十字*东征,威尼斯竟然联合教皇在年洗劫了君士坦丁堡(在多年的历史中这座欧洲最富庶的城市只有两次陷落),并取代了东罗马帝国的贸易核心地位。奥斯曼帝国默罕默德二世占领君士坦丁堡之后定都于此并改名伊斯坦布尔,起初他采取了宽容的宗教*策,接纳了从西班牙被伊萨贝拉一世驱赶出来的犹太人和穆斯林,鼓励发展商业贸易。但是由于东西方贸易路线受制于奥斯曼帝国,促使哥伦布远航跨大西洋发现新大陆,催生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发现新的全球贸易路线,并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五、东欧自驾

年我在东欧自驾了约两个月的时间,穿行于各国之间。虽然很多国家不在申根协议范围之内,但是大都允许拥有有效申根签证的旅行者入境,所以进出很方便。只是这里租车的价格比西欧高出好几倍,而且车况不好,高速公路也不算发达,巴尔干地区到处是山地。有一次驱车夜行在巴尔干山脉中,迷了路,没有信号,手机几无电,车近乎无油,荒山野岭,明月高悬,山路崎岖,杳无人烟,阴风阵阵,芳草萋萋,松柏飘动,暗影绰绰,寒塘渡影,山鼠闪烁,孤*野*,失*落魄,但闻野兽嚎叫之声,四顾不知路在何方,差一点*断巴尔干。这本书中收录了我驱车经过的15个国家和25个城市,包括奥地利和瑞士这两个中欧国家。这其中6座城市印象最深:

亚得里亚海边的杜布罗夫尼克(克罗地亚),《权力的游戏》中君临城的原型,欧洲中世纪建筑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城市,美轮美奂,就是停车费太贵,一晚上80欧元。

奥赫里德湖边的小城奥赫里德(北马其顿),一处宗教胜地,沿湖栈道美不胜收,有世界上古朴典雅最好看的拜占庭风格的小教堂。

布拉格(捷克)是欧洲最美丽城市之一,被称为欧洲“秘密的文化首都”,我喜欢的作家米兰·昆德拉和卡夫卡都曾生活在这里。我走访了卡夫卡出生地、成长的地方、写作的房子、吃早饭的餐厅、卡夫卡博物馆,当然还有墓地。

维也纳的博物馆实在太多了,欧洲文化的另一个首都,但是一定不能错过利奥波德美术馆,那里有最好的席勒作品的收藏。

多瑙河边的布达佩斯(匈牙利),欧洲最漂亮的议会大厦,夜景很美。

古城克拉科夫(波兰),曾长时间是波兰的首都,历史悠久,不要错过瓦维尔城堡内博物馆收藏的达芬奇名作“抱貂的女子”,女子怀中的白貂象征着她的情人米兰公爵。

六、面对新的思想,保持开放和改变

客观地说,东欧地区在经济上与西欧地区差别很大。它们在地理上离西欧更近,却与西欧的发展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中一个原因,就是20世纪以来,世界变化得越来越快,而面对新的全球环境,东欧地区反应和变化略显迟缓,思想守旧,无法阔步向前。东欧,在历史上一直两面张望,长时间处在“历史的夹缝”中,面对今天加速变化的世界,显得过于迟疑。不断接受新的思想,不断自我审视,自我转变,对每一种文明都至关重要。文明的核心不是永恒,而是变化。依赖过去者终将面对过去的消逝,放弃对过去的幻想,只有不断改变才能具有活力。

李飒年1月6日于北京

(此文为尚未出版的《艺术东欧》前言)

靡菲斯特飒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欧,两面张望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