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捷克的重工业区拜访的公司中,很多是曾经前社会主义年代的老国有企业,一进厂门主路两侧是整齐的大树,然后就是外观如火柴盒般朴实高大的厂房,铁轨贯穿整个生产车间。办公室个个宽大高挑像中学教室楼和课堂。记得小时候寒暑假时候,经常会去父亲的工厂,无论是车间还是办公室都是那样的熟悉。
在东欧剧变之后这里的国有企业纷纷私有化,凭借传统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工人,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尤其是以德国,北欧,法国和美国的工业转移的大趋势下,很多企业脱胎换骨成为世界级的高品质制造商。这些国有企业放弃大而全的方式甚至通用成套设备,选择了单点突破的方式形成鲜明的专有高端零部件/定制设备的竞争优势。中国制造业摧枯拉朽的价格优势横扫全球的时候,他们通过技术改造(专属定制开发的设备为主,很多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提高制造品质和降低成本来竞争。如今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在下降的时候,他们的企业则焕发出强高大的生机活力。
现在捷克熟练技术工人的平均收入水平在欧元/月(加30%社保)而最顶级技术工人不超过欧元/月(加30%社保),不需要靠加班,年终奖,津贴,公司旅游,年会等手段激励他们工作热情。
好在中国重工的整体优势还算明显,因为中国拥有世界最低的原材料,强大的基础设施和完备的供应链。当然中国为低成本原材料比如钢材付出的环境代价能够持续多久还是一个未知数,曾几何时20年前凡是原材料成本高的产品中国制造没有优势,如今原材料比例越高优势越明显。未来几年如果不在制造专业化精细化有所突破,那么飞涨的人工,土地,运营成本会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竞争能力带来巨大冲击。
本文作者系某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副总裁,此文为李先生在欧洲探访供应商时所写随笔,特在此与大家分享。
如需咨询3A供应链学院课程或加入我们的网络课堂.请加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