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叫发表药。其味多辛,辛散轻扬,多入肺、膀胱经,偏行肌表。主要用于外感表证。分为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和发散风热药(辛凉解表药)。
第1节发散风寒药
性味多辛温,辛可发散,温可祛寒,以发散风寒为主要作用,主要用于外感风寒所致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痛身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等风寒表证。常用药物如下。
一、麻*
辛、微苦,温;归肺经、膀胱经。
(1)发汗解表:风寒感冒(无汗表实证),与桂枝相须。
(2)宣肺平喘:咳嗽气喘。风寒外束,肺气壅遏者,配杏仁、甘草;寒痰停饮,咳嗽气喘,配细辛、干姜;肺热壅盛,高热喘急,配石膏、杏仁。
(3)利水消肿:风水水肿,配甘草;兼内热及脾虚,配石膏、生姜。
煎服,3~10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1)发汗解表第一要药,发汗峻药;捣绒可缓和发汗。
(2)风寒表实证要药。
(3)宣肺利尿之要药。
二、桂枝
辛、甘,温;归心经、肺经、膀胱经。
(1)发汗解肌:风寒感冒,无汗表实证,配麻*,有汗表虚证,配白芍。
(2)温通经脉:寒凝血滞诸痛证。如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配积实、薤白;血寒瘀阻,经闭腹痛,配当归、吴茱萸;风寒湿痹,肩臂疼痛,配附子。
(3)助阳化气:痰饮、蓄水证(咳嗽气喘,水肿小便不利),配茯苓、猪苓、泽泻、白术;心悸,配甘草、*参。
煎服,3~10g。可倍用
外感风寒之无汗表实证和有汗表虚证均可使用。
三、紫苏叶
辛,温;归肺经、脾经。
(1)发汗解表:风寒感冒。兼气滞,配香附、陈皮;兼痰多,配杏仁、桔梗。
(2)行气宽中:脾胃气滞,胸闷呕吐,配霍香、陈皮。
(3)解鱼蟹*:鱼蟹中*,腹痛腹泻,单用煎汤,或配生姜、陈皮。
煎服,3~10g。不宜久煎。
紫苏梗:宽胸利膈,顺气安胎。用于胸腹气滞、痞闷作胀及胎动不安、胸胁胀痛等。紫苏叶用于感冒,紫苏子用于祛痰,紫苏梗用于宽气。
四、生姜
辛,温;归肺经、脾经、胃经。
(1)解表散寒:风寒感冒轻证,单煎加红糖,或配葱白煎服。
(2)温中止呕:胃寒呕吐,配半夏;胃热呕吐,配*连、竹茹。
(3)温肺止咳:肺寒咳嗽,配杏仁、紫苏。
(4)解*: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
煎服,3~10g,或捣汁服。
呕家圣药。生姜皮(行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生姜汁(功同生姜,偏于开痰止呕,3~10滴,冲服)。
五、香薷
辛,微温;归肺经、脾经、胃经。
(1)发汗解表、化湿和中:阴暑证,夏月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暑湿,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呕吐腹泻,配厚朴、扁豆。
(2)利水消肿:小便不利及脚气水肿,单用或配白术。
煎服,3~10g。利水消肿浓煎。
夏月麻*。
六、荆芥
辛,微温;归肺经、肝经。
(1)祛风解表:外感表证,风寒风热皆可,风寒者,配防风、羌活;风热者,配银花、连翘。
(2)透疹消疮:小儿麻疹不透,配蝉蜕、薄荷;风疹瘙痒,湿疹瘙痒,配苦参、防风;疮疡初起兼表证,配羌活、银花。
(3)炒炭止血:各种出血症。血热妄行,吐血,配生地、白茅根;便血、痔血,配地榆、槐花;妇女崩漏下血,配棕榈炭、血余炭。
煎服,3~10g,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
荆芥穗: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更长于祛风。
七、防风
辛、甘,微温;归膀胱经、肝经、脾经。
(1)祛风解表: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寒表证,头痛身痛、恶风寒者,配荆芥、羌活;外感风湿,头重如裹、身重肢痛,配羌活、藁本;风热表证,发热恶风、咽痛微咳,配薄荷、蝉蜕。风疹瘙痒,配苦参、荆芥。
(2)胜湿止痛:风湿痹痛,配羌活、桂枝。
(3)止痉:破伤风证,配天麻、天南星。
(4)止泻:腹痛泄泻,配陈皮、白苟。
煎服,3~10g。炒用止泻,炒炭用治肠风下血。
八、羌活
辛、苦,温;归膀胱经、肾经。
(1)发散风寒:风寒感冒,配防风、细辛;风寒感冒夹湿,配独活、苍术。
(2)胜湿止痛:风寒湿痹,肩臂疼痛,配防风、姜*;头痛,配藁本、川芎。
煎服,3~10g。
太阳经引经药,头项强痛之“太阳头痛”,善治腰以上风寒湿痹,尤其肩背肢节疼痛。
九、白芷
辛,温;归肺经、胃经。
(1)祛风散寒:风寒感冒,配荆芥、防风。
(2)通窍止痛:鼻渊,配苍耳子、辛夷;阳明头痛,配伍川莒;齿痛,配伍细辛;风湿痹痛,配羌活、独活。
(3)消肿排脓:疮痹肿*,配伍金银花、穿山甲。
(4)燥湿止带:带下,寒湿带下多配白术,湿热带下配伍*柏。
煎服,3~10g。外用适量。
阳明经引经药,治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渊要药。
十、细辛
辛,温;有小*;归肺经、肾经、心经。
(1)祛风解表:风寒感冒,配防风、羌活;阳虚外感风寒,配麻*。
(2)散寒止痛:头痛,配独活、川莒;单用治风冷牙痛;风湿痹痛,配防风、独活。
(3)通窍:鼻渊,配白芷、苍耳子。
(4)温肺化饮:肺寒咳嗽,配麻*、干姜。
煎服1~3g,入丸散剂,0.5~1g。反蔡芦。
少阴经引经药。善治达表入里阴经之风寒。
十一、藁本
辛,温;归膀胱经、肝经。
(1)发散风寒:风寒感冒,巅顶头痛,配羌活、苍术;外感风寒湿邪,一身尽痛,配防风、独活。
(2)胜湿止痛:风寒湿痹,配防风、威灵仙。
煎服,3~10g。
善于走窜,上达巅顶,以散太阳经风寒湿邪见长,乃治巅顶剧痛首选。
十二、苍耳子
辛、苦,温;有小*;归肺经。
(1)祛风解表:风寒感冒,配防风、白芷。
(2)除湿止痛:风湿痹痛,单用,或配秦艽、萆薢。
(3)宣通鼻窍:鼻渊,配白芷、辛夷。
煎服,3~10g。或入丸散。
治鼻渊要药。血虚头痛不宜服,过量服用易中*。
十三、辛夷
辛,温;归肺经、胃经。
(1)发散风寒:风寒感冒,配川苓、防风。
(2)宣通鼻窍:鼻渊,配白芷、细辛、苍耳子。
煎服,3~9g。本品有毛刺激咽喉,内
服宜用纱布包煎。外用适量。
鼻渊头痛要药。治风寒头痛、鼻塞佳品。
第2节发散风热药
性味多辛凉,辛可发散,凉可祛热,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主要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头痛目赤、舌苔薄*、脉浮数等风热表证。常用药物如下。
一、薄荷
辛,凉;归肺经、肝经。
(1)发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配金银花、连翘、荆芥。
(2)清利头目、利咽:风热上攻,头痛目赤,配桑叶、蔓荆子;热风壅盛,咽喉肿痛咳嗽气喘,配桔梗、生甘草。
(3)透疹:风疹瘙痒,配防风、苦参;麻疹初起,疹出不畅,配蝉蜕、牛势子。
(4)疏肝行气:肝郁气滞,胸闷胁痛,配柴胡、白芍。
煎服,3~6g;宜后下。
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长于理气。
二、牛蒡子
辛、苦,寒;归肺经、胃经。
(1)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配金银花、连翘。
(2)利咽散结:咽喉肿痛,配薄荷、桔梗;痄腮喉痹,配板蓝根、*苓。
(3)宣肺透疹:风热咳嗽,配前胡;麻疹不透,风疹瘙痒,配薄荷。
(4)解*消肿:痈肿疮*,配大*、栀子;丹*,配*连、玄参。
煎服,3~10g。炒用寒性略减,入汤宜捣碎。
三、蝉蜕
甘,寒;归肺经、肝经。
(1)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配薄荷、牛蒡子、金银花。
(2)透疹止痒:麻疹不透,风疹瘙痒,配荆芥、防风、升麻。
(3)祛风止痉:小儿夜啼,如止啼散;急慢惊风,配牛*、*连;破伤风,轻证可单用,重证配天麻、僵蚕、全蝎。
(4)明目退翳:目赤肿痛,翳障,配决明子、菊花。
煎服,3~10g,或单味研末冲服。一般病证用量宜小,止痉需大量。
孕妇慎用。
四、桑叶
苦、甘,寒;归肺经、肝经
(1)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配菊花、金银花、连翘。
(2)平肝明目:肝阳上亢,眩晕头痛,配菊花、石决明;肝火上攻,目赤昏花,配菊花、蝉蜕。
(3)润肺止咳:肺热燥咳,轻者配杏仁、贝母,重者配石膏、麦冬。
(4)凉血止血:血热妄行吐衄咯血,单用或配大蓟、小蓟。
煎服,5~10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蜜制。桑技:祛风湿、利关节
五、菊花
辛、甘、苦,微寒;归肺经、肝经。
(1)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配桑叶、金银花。
(2)平抑肝阳:肝阳上亢,眩晕头痛,配石决明、珍珠母。
(3)清肝明目:目赤昏花,配桑叶、决明子。
(4)清热解*:疗疮肿*,配金银花、生甘草。
煎服,10~15g。疏散风热多用*菊花(杭菊花),平肝明目多用白菊花(滁菊花)。
疏散风热要药。善平抑肝阳,治肝阳上亢。尤善解疔*。
六、蔓荆子
辛、苦,微寒;归膀胱经、肝经、胃经。
(1)疏散风热:风寒感冒,配菊花、薄荷;头痛头风,配钩藤。
(2)清利头目:目赤肿痛,目昏多泪,配菊花、蝉蜕。
(3)祛风止痛:风湿痹痛,配羌活、独活。
煎服,5~10g。
善治风热所致头面诸证。
七、柴胡
苦、辛,微寒;归肝经、胆经。
(1)疏散退热:寒热往来等半表半里之少阳证,配*苓;感冒发热,配葛根、*岑。
(2)清胆截疟:疟疾寒热,配常山、草果。
(3)疏肝解郁:鼻渊,配白芷、苍耳子;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疼痛,配当归、芍药。
(4)升举阳气:气虚下陷,脱肛、子宫下垂等,配升麻、*茂。
煎服,3~10g。和解退热宜生用,疏肝解郁宜醋制,行血调经宜酒炙,骨蒸劳热用鳖血拌炒。
少阳经引经药。善治少阳头痛等少阳证要药。治肝气郁结要药。
八、升麻
辛、甘,微寒;归肺经、脾经、大肠经。
(1)发表透疹:风热上攻,阳明头痛,配*岑、石膏;外感风热夹湿之头面巅顶痛甚之雷头风,配苍术、薄荷;麻疹不透,配葛根。
(2)清热解*:阳明热*所致胃火牙痛、头痛、口舌生疮等,配石膏、*连;牙龈肿痛,痄腮丹*,配*苓、*连;温*发斑,配石膏、大青叶。
(3)升举阳气:中气下陷证,配柴胡、*茂、人参。
煎服,3~10g。发表透疹、清热解*生用,升举阳气固脱制用。
尤善清阳明热*。升阳力强,升阳举陷要药。
九、葛根
甘、辛,凉;归肺经、胃经。
(1)解肌退热:外感表证,配柴胡、*苓;项背强痛,配桂枝、白芍。
(2)透发麻疹:麻疹不透,配升麻、芍药,或配薄荷、牛蒡子。
(3)生津止渴:热病口渴,配芦根、天花粉;消渴,配麦冬、生地。
(4)升阳止泻:热泻热痢,配*苓、*连;脾虚泄泻,配白术、人参。
煎服,10~15g。退热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治表证发热无汗、头痛、项强主药。善升发清阳,鼓舞脾胃清阳之气。葛花善解酒*,醒脾和胃。
十、淡豆鼓
苦、辛,凉;归肺经、胃经。
(1)解表:外感表证。外感风热,温病初起,配金银花、连翘;风寒感冒,配葱白、桔梗。
(2)除烦:胸中烦闷,虚烦不眠,配栀子。
煎服,10~15g。以桑叶、青蒿发酵者多用治外感风热,热病胸中烦闷,以麻*、紫苏发酵者,多用治风寒感冒。
本文摘自。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联系,给予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