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跟着美国走的国家日子过得都比较好?
事实上,这也是很多老公知张口就来的话术:只要中国跟着美国走,就能过上好日子!
答案真是如此吗?
什么叫好日子?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的视角来看,发达国家那样就算好日子。
根据世界银行(Home)以国家为单位的数据显示,年,全球共用31个发达国家或地区,其中欧洲有23个、美洲2个、澳洲2个、亚洲4个。
以下是具体地区和国家:
欧洲:英国、爱尔兰、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奥地利、瑞士、挪威、冰岛、丹麦、瑞典、芬兰、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斯洛文尼亚、捷克、斯洛伐克、马耳他、塞浦路斯。
美洲:美国、加拿大。
澳洲:澳大利亚、新西兰。
亚洲:日本,新加坡,韩国、以色列。
以上31个国家经济总量加起来约为51.19万亿美元,占全球GDP59%,整体人均GDP为4.6万美元左右。而他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点:要么与美国有双边同盟关系,要么就是身处于由美国领导的同盟系统之中。
正是因为发达国家强烈的亲美色彩,才导致很多国人单纯的认为,只要跟着美国走就能过上好日子。
但其实这是一个很容易干扰判断力的逻辑陷阱。
除开依托第三产业和资源出口崛起而工业基础薄弱的国家,我们可以通过发展历程大致将发达国家分为三档:
美国为第一档,老牌欧洲和加拿大为第二档,日韩等国为第三档。第一档无需多言,我们从第二档说起。
1
老牌欧洲和加拿大
把老欧洲和加拿大归为一档的原因,主要是这些国家工业底蕴非常深厚,并不是全盘由美国扶持而起。
先说老欧洲:
关于战后欧洲复兴,不少文章将功劳归结于马歇尔计划。
客观看,马歇尔计划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它的成功也只是建立在欧洲诸国本就强大的工业基础之上。
欧洲很多老牌工业企业不论是在历史积淀方面,抑或是产品技术方面,都与美国没有多大联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形成了竞争力。比如达索与通用动力、阿尔斯通与通用电气、空客与波音等。
这其中空客最能代表欧洲工业的实力。
现代飞机制造业,尤其是以追求经济效益和安全性能为主的商用客机制造业,就是一个缩小版的工业系统。在全球民用市场的可视范围内,你找不出任何一种工业产品比大型商用客机还要复杂。
以波音型客机为例,全身上下的零部件高达万个,涉及行业五位数!
这是什么概念?
人类最大的工业制成品汽车的零部件(参照物为产值),也只有三万多个,比大飞机少了整整倍。这就意味着,大型商用客机在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还要搭建一套完整且能互相融合的供应链。
要知道,万个零部件就意味着出问题的机率高达万个,只要有一个零部件出问题,生产线就会停下来。换言之,供应链整合也是一门核心技术。
所以,即使商用大飞机的很多零部件可以靠供应商解决,但迄今为止敢于全面进*该市场的企业只有三个,欧洲的空客、美国的波音、中国的商飞。而从市场反馈来看,真正掌握供应链整合能力的企业,也就只有空客和波音。
供应链在现代工业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技术,越是高端的工业制成品,涉及到的零部件就越多,供应链也就越长。
在本土化率方面,波音50%的零部件来自于美国以外的地区,而空客只有不到40%,这意味着欧洲在工业门类上比美国更为齐全。注意,大飞机的零部件超过七成属于高端工业制成品,就连最不起眼的起落架,也需要采购特高端特种钢材。
这也是为何很多人把大飞机生产实力视为衡量一国工业实力主要标准的原因。
第一、零部件本土化率反应工业梯度和广度;
第二、大范围供应链的融合反应复杂系统下的工业协作能力。
通过空客和波音对本国工业能力的反馈来看,欧洲在面向市场化的工业领域比美国做得更好、更优秀。这一点,充分证明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土工业底蕴,而非美国扶持。
如果把欧洲经济看成一辆汽车,欧洲雄厚的工业底蕴则是发动机,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顶多是燃料。
再说加拿大:
作为世界第七大工业强国,加拿大实际上是一个被长期忽视的存在。
枫叶国工业起步很早,大概只比美国晚了四十多年,独立性也比较强。年,在普遍反应工业国实力的钢铁产能方面,加拿大已经达到万吨。如果从人均产值来算,也称得上是工业强国!
二战时期,高烈度的*事消耗对工业产量提出了巨大的需求,而由于英国本土常年遭受德国空袭,与英国同宗同源且远离于硝烟之外的加拿大,其工业迎来了一次国运式发展。
到年第二次大战结束时,在明面生产数据上,加拿大已经是世界第四大工业强国。
由加拿大阿弗罗公司生产的FC战斗机在五十年代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截击机
七十年代后期,凭借着雄厚的工业技术底蕴,加拿大产业界在*府*策的积极融入第三次产业革命,并取得了一系列不菲的成就。如果是对工业比较熟悉的朋友,对加拿大那些知名企业肯定能如数家珍:
庞巴迪,世界第三大民用客机制造商,专攻支线客机和商务客机市场,同时还是世界第五大轨道交通供应商。
麦克纳国际,世界第三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全球共设有家工厂、87个工程、研发和销售中心,服务于北美,南美,墨西哥,欧洲,南非和亚太区等26个国家和地区。
CAE,世界最大的飞机全动模拟机研发商。
IAMX,集设计、开发、供应为一体的世界知名投影系统企业,专门为全球IMAX附属影院进行电影开发,制作,后期制作和发行。
2
亚洲发达国家
亚洲四个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即日本、韩国、以色列、新加坡(如果只算经济体台湾也是其中之一)基本上是由美国一手扶持起来的。当然,这主要取决于它们对美国的利用价值!
先说日本:
同样是拥有先进工业基础的战败国,日本战后初期的待遇,与德国有着天壤之别。整个社会从工业到农业,没有一个处于正常运转状态。
超过80%的工厂及硬件设施遭到毁灭性打击,工人大面积失业
——仅在年战败后的两个月时间里,日本就有万工人失业,到年底时,全国已有万人失业!
即使没有被摧毁的工业设备,也在美国对日《武器、飞机生产禁止令》的硬性规定下,全部被美国没收。注意一个细节,由于日本战前穷兵黩武式发展,其工业产能主要集中于*事武器供应,涉及民间市场的工业比较少,这就意味着美国对日本*需工业的没收,相当于把整个日本工业给端掉了。
再加上粮食危机和各种战争赔款,战后初期的日本,可以说是看不到任何希望,以至于当时有很多日本*治家悲观的说道:
日本要恢复战前的水平,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虽然这种说法有点夸张,但按照当时美国的管控程度,日本确实没有什么二次崛起的可能性。
作为工业一级原材料,矿业生产通常能直接反应下游成品制造的状况
通过历年来矿业生产指数对比可以看出,战后日本工业出现了明显的断崖式暴跌
就在日本举国绝望之际,一场战争给日本带来了不亚于甲午海战的国运。
没错,就是朝鲜战争!
关于朝鲜战争对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很多人只局限于美*物资需求对日本工业的刺激。但他们没有意识到,即便是一场世界大战,也难以支撑起西方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三十年高速增长。
真正的原因在于,朝鲜战争让美国意识到,中国与苏联的联合将导致整个亚太地区的战略天平向苏方倾斜。而基于当时苏联对外输出革命的大背景,在这种实力对比极其失衡的情况下,美国势力在此地被肃清只是迟早的问题!
因而出于地缘战略安全的考量,华盛顿迫切的需要一个稳固的桥头堡,来保障自身势力长期植根于此。
很显然,日本就是最好的选择:
——其一、日本的战略位置北能遏制苏联南下太平洋,东能钳制中国前出太平洋,可最大限度增加中苏两国海上力量对接的成本。其二、得益于工业软实力的基础(工人、工程师、图纸),日本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
明确了日本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定位后,美国开始着手做以下几件事:
第一、对日本进行广泛且深度的社会改革,以最大程度消灭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第二、取消日本一切战争赔款。
第三、签订美日*事同盟条约,并向日本归还没收的工业财产。
第四、向日本大规模转移落后产业,尤其是能支撑起制造业长远发展和系统化发展的重化工业,比如机械制造业、钢铁业和金属加工业。
年,日本工业及经济全面恢复至战前水平。在这基础上,日本又用了十年时间,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如果没有遏制中苏这个“因”,日本经济能结出这个强大的“果”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再系统性的说一下韩国、新加坡、以色列
韩国对美国的利用价值在于遏制日本在经济上的猛烈攻势。
以半导体为核心的电子产业无疑是韩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它的发展史起源于当时愈演愈烈的美日半导体大战。
六十年代末期,日本在半导体领域已与美国形成分庭抗礼之势。为从侧翼牵制日本产业上升速度,美国动用行*力量强制日本向韩国转移产业。年,韩国在光州建立起的第一座晶圆厂,就是由日本三洋半导体所援建。
年,韩国*府在美国智库的建议下,将半导体列入韩国六大战略产业。
年,青瓦台修改外资入境法,法案规定外资企业未经韩国*府同意,不得涉足或收购韩国半导体。
年,镁光科技与韩国电子技术成立合资公司,韩国建成本国第一条3英寸晶圆生产线。
年~年,韩国半导体在美国的援助下产值增幅高达%。
在半导体这一核心技术的加持下,韩国电子产业全面崛起。根据《全球电子产业主要国家生产动向分析报告》显示:年,韩国电子产业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中美的全球第三大电子产业强国。
而在全球电子零部件生产方面,韩国更是以19.2%的全球占比,稳坐世界第二把交易。
夸张吗?必然的!要知道,整个韩国的人口只有万人!
用韩国媒体的话讲:如果没有半导体韩国经济会就不会用今日之成就
新加坡和以色列的情况差不多,这两个国家从本国自身实力出发,不要说成为发达国家,能不能在周边国家环伺中生存下来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以色列当年如果不是美国援助能自己能顶得住阿拉伯国家的围攻?
诞生于冷战时期的新加坡由于其扼守马六甲海峡的战略位置,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能让它在大国林立的西太平洋地区独善其身?
说来说去,还不是利益取舍和交换?
综上,发达国家之所以能成为发达国家,不外乎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自身工业底蕴雄厚,本国产业发展起到决定性因素,如英法德意;第二种是对美国存在利用价值,并通过利用价值的上限决定扶持上限,如日韩新以;第三种是人口较少,且处于发达国家经济圈,能用第三产业支撑高额消费,如冰岛等。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在不具备以上三个条件的情况下,由美国单独扶持成发达国家的先例。
比如菲律宾:
杜特尔特上任前的菲律宾对美国如何?铁杆盟友,甘愿为美国利益在南海当马前卒,这差不多算是死心塌地跟着美国走了。但现状还是不尽人意,工业条件薄弱、基础设施落后、产品本土化率极低。
这些年来,在亚洲四小虎的发展中,最紧跟美国的菲律宾已经沦为仅次于越南的垫脚石(如果没有战争,越南也肯定比菲律宾发展得好)。
像马来西亚这种坚持较为独立外交原则的国家,反倒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事实上,即使像日韩这种既紧跟着美国脚步走,经济收入在亚洲绝对领先的国家,它们的日子也算不上好过。
大家有思考过一个问题没有:
同样是发达国家,日韩就业人群为什么压力比欧美大得多?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德国工作者的年均工作时长为个小时,韩国工作者的年均工作时长为个小时,是德国人的1.6倍。
另外,日韩两国自杀率常年排名世界前三,是发达经济体中最高的两个国家。
还有就是这两年韩国优秀的电影,多半出自于反应社会压力的题材,比如去年名声大噪的《寄生虫》。这些现象背后所反馈给观众的信息就是日韩民众的日子不好过,至少在发达国家阵营中,算是绝对垫底的存在。
而这一切也与美国有关。
美国扶持韩国经济是出于狙击日本的目的,这就导致了两国在产业上的同质化竞争。同一块蛋糕以前一个人吃,现在两个人吃,量少了不说,还要付出代价动手抢。而这个代价,就是那些普通又辛勤的劳动者!
连日韩这样紧跟美国走的发达国家尚且如此,更何况拥有10亿级人口体量,不甘愿给发达国家充当消费市场的中国?
综上所述,跟着美国走就能过上好日子,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
至少对中国是如此!
文章最后,戎评有话说老实讲,跟着XX走就能过上好日子,是单纯的小国思维。对于大部分小国而言,选择一根正确的大腿抱的重要性,要远高于自身后天的努力。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国就是一种“势”!而大国必须要做被别人抱的大腿,千万不要想着去抱比自己更大的大腿。答案很简单: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你足以比肩它们的体量,就是虞叔怀中的那块“宝玉”。保护它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增强自身实力。须知,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殷鉴不远!戎评
独家原创侵权必究转载需注明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