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原祎鸣编辑
金淼1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结果公布,哈维·J·奥尔特(HarveyJ.Alter,)、迈克尔·霍顿(MichaelHoughton)及查尔斯·M·赖斯(CharlesM.Rice)共同获得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三人在联合发现丙型肝炎病毒付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果。
年,巴鲁克·布隆伯格(BaruchBlumberg)确定了一种血源性肝炎是由一种日后被称为乙型肝炎病毒的病毒引起的,从而推动了相关诊断试验和有效疫苗的发展。其本人也凭借在乙肝领域的贡献获得了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当时的研究背景下,针对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检测有效地减少了与输血相关肝炎的病例数量。
但正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接受输血患者的肝炎发生率的奥尔特发现,除却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外,仍有一种未知的病原存在。
在随后的研究中,奥尔特研究发现,这些肝炎患者通过血液可以将疾病传播给黑猩猩,黑猩猩是除人类之外唯一会被感染的宿主,并且这种未知的传染源具有病毒的特征。年,奥尔特给这种未知的、特殊的病毒性肝炎称为“非甲非乙肝炎”。
往后的十余年里,“非甲非乙肝炎”的鉴定工作陷入了瓶颈。年,在美国凯龙公司工作的迈克尔采用分离病毒基因序列,即分子克隆的方法从一只受感染黑猩猩的血液的核酸中提取了一组DNA片段。这些碎片大部分来自黑猩猩本身的基因组,但研究人员预测,有些可能来自未知病毒。
经过全面搜索,迈克尔发现了一个阳性克隆。经过进一步的研究,迈克尔确认这个克隆来自一种属于黄病毒家族的新的RNA病毒,并将其命名为丙型肝炎病毒。
随后的年,查尔斯在黑猩猩体内实现了丙型肝炎病毒的大规模制备,从而提供了最后的证据,证明丙型肝炎病毒本身就可以引起肝炎。
在三人共同的努力下,丙型肝炎病毒终于得以被鉴定。基于此,针对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得以迅速发展,世界范围内许多地区的输血后引发的肝炎基本被消除,全球健康状况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另外,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医学奖年时就曾将拉斯克·德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颁给了包括此次获诺奖的查尔斯及另外的拉尔夫·巴尔特恩斯科拉格(RalfF.W.Bartenschlager)和迈克尔·索菲亚(MichaelJ.Sofia)以表彰三位在丙肝研究及药物研发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三位共同作出的贡献对丙肝病毒的结构和复制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不仅创造了一种使丙肝病毒能够在实验室培养的人体细胞内复制的方法,还研制出一种能够有效抑制丙肝病毒复制的新药——索菲布韦(sofosbuvir),大大革新了丙型肝炎的治疗,使得丙肝成为一种可治愈的疾病。
丙肝主要通过血液、性生活、母婴垂直传播,可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可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并且由于丙型肝炎的发病方式并不明显,患者在出现严重并发症之前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时至今日,医学界尚未研制出有效预防丙肝的疫苗。丙肝病毒所属的RNA病毒,极易变异,研制疫苗的难度大,并且除了人和黑猩猩以外,其他动物都不会感染丙肝病毒,因此疫苗研制难以找到动物模型。
目前,全球范围有一亿多丙肝患者,国内丙肝患者一千余万。世界卫生组织于年宣布15年内根本性地消除病毒性肝病。虽然有效预防丙肝的疫苗尚未研发成功,但多位科学家的努力使得消除丙肝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