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密克戎变种BA.4和BA.5的影响下,全球新冠疫情再度蔓延。国内由于采取严谨的防疫政策,新冠疫情整体处于可控范围。不过,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逐步调控,以及境外输入案例压力的增大,新冠疫情的防控依旧不能放松。
在当下的新冠防治格局中,除了疫苗和检测,中和抗体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尤其是针对我国当前基数较大的老龄、肥胖等高风险人群及需要提供治疗、和预防作用的人群,更显关键。
7月7日,新冠中和抗体板块再传利好。国产首个新冠中和抗体——腾盛博药的长效新冠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在中国商业化上市,首批抗体药物实现商业放行,标志着公司正式从“临床阶段”的biotech公司,升级为“商业化”阶段的biopharma公司,有独立造血能力。我们不妨就此进一步探讨其商业价值和投资机会。
市场空间可预期,商业化前景确定
先从整体的大环境来看,当前全球范围内,奥密克戎BA.4和BA.5变异毒株已经成为全球主要毒株,截至7月3日,世卫组织获得的全球新冠病毒基因测序样本统计显示,BA.5已在83个国家被检测到,在所有样本中占52%(上周为37%),与此同时ba.4占12%(上周为11%)。
在近期国内的新发疫情中,上海、西安、北京的新发疫情,感染者病毒基因测序接连指向了传播力更强的奥密克戎BA.5.2分支。此次疫情来势汹汹,西安4天新增29例,进入“7天临时管控”,未来,随着经济复苏的加速,国内的新冠防治政策也在逐步优化。此前,最新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对风险人员的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均有所放松。此外,工信部也于日前宣布取消通信行程卡的“星号”标记。
防治政策的优化,离不开全面防治方案的支撑,而在方案中,腾盛博药的长效中和抗体联合疗法作为新冠防治指南的唯一指定国产药,目前已经成为有效的防治手段,必不可少。
可见,腾盛博药新冠特效药的稀缺性值得肯定。由此从价量两个角度来看此次长效新冠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的商业化。
首先从价格的角度来看。据悉,目前该中和抗体定价为元以内,并且由于该联合疗法已于年3月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各省市将其临时性纳入本省份医保基金支付范围,这极大程度的减轻患者负担。
图一:联合疗法纳入医保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格隆汇整理
其次再重点从量的角度来看。目前全球范围内BA.4、BA.5已成为主流变异毒株,我国虽仍以BA.2为主,但目前已经出现BA.4和BA.5。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腾盛博药的长效新冠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对包括奥密克戎变异株BA.4和BA.5在内的主流变异毒株均展现了很好的病毒抑制效果。
这一点在数据上有着很好的展现。一般来说,FDA认为,单克隆抗体血药浓度在1周时能维持在中和病毒IC90的10至30倍,即为有效。而独立实验室假病毒研究数据显示,联合疗法对奥密克戎BA.4/5变异株的IC90为16.61μg/ml,根据药代动力学数据,注射药物后1周时,其血药浓度仍为IC90的21倍,可见其疗效优秀。
图二:联合疗法对BA.2.12.1及BA.4/5有很强的抗病毒作用
资料来源:产品上市会卢洪洲教授示意图,格隆汇整理
针对变异毒株的中和活性的保证,是该中和抗体疗法后续持续放量的前提。从过往几轮疫情走势来看,BA.4/5后续也或将成为国内的主流变异毒株,该中和抗体疗法后续的放量空间依旧可观。
进一步细化来看该中和抗体疗法的详细数据。在有效性得到较好保证的同时,该中和抗体疗法还具备较好的安全性,同时治疗窗口更是长达10天,明显优于目前其他药物3天、5天或7天的治疗窗口。这都使得该中和抗体疗法具备较好的市场前景空间。
同时,众所周知,中和抗体的一大优势就是有望提供预防作用。从目前已披露的数据来看,腾盛博药的该中和抗体疗法通过基因修饰将药物半衰期延长到至少60天以上,因而未来其在预防新冠病毒感染领域或也将有优异表现。一旦未来预防适应症获批,其市场天花板将再次拔高。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在该药物预防适应症获批之前还可以通过off-labeluse(药品核准标示外使用),为留学、出差、海关、高暴露人群(医生、护士)等在“暴露前预防”、和“暴露后预防”方面有较大需求的人群提供保护,此部分的市场同样值得期待。
最后从宏观大环境来看,随着经济复苏的加速,以及防疫政策的不断优化,未来或可能有序逐步放开。而这则意味着疫情传播的风险或可能有所增加,届时该中和抗体将作为有力的防治武器参与其中。
迈入发展新阶段,腾盛博药迎价值重估
明确了腾盛博药新冠特效药的商业价值之后,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