臻知识·专家访谈
第32期
接受抗EGFR单抗治疗的患者大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获得性耐药,在耐药机制探索方面独具优势的液体活检技术在晚期结直肠癌(mCRC)一线治疗中是否可以用于预测早期治疗应答值得研究。求臻医学特邀中国医院肿瘤内科王赫教授,结合近期发表在ClinCancerRes杂志上的文章进行解读。
王赫教授: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EGFR)单克隆抗体联合化疗是RAS野生型mCRC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但接受抗EGFR单抗治疗的患者大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获得性耐药。提前发现耐药机制有利于临床医生对患者病情做出准确评估并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为患者争取最佳预后。液体活检在耐药机制探索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积累的临床证据越来越多,但在mCRC一线治疗中是否可以用于预测早期治疗应答还有待研究。
近期在ClinCancerRe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相关文章,试图解答以上疑问,文章基于PLATFORM-B研究,共入组例RAS野生型并接受一线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的mCRC患者,分别于基线、第三周期治疗前(C3)采集血液样本进行ctDNA-NGS检测。72%的患者基线ctDNA阳性,34%的患者C3ctDNA阳性,ctDNA主干突变丰度降低与PFS延长相关(HR=0.23,P=0.),C3时的耐药突变均为RAS/RAF突变,C3时RAS/RAF相对突变丰度增加与疾病进展相关,PFS显著缩短(HR=10.5,P0.)。C3时联合主干突变和耐药突变是预测早期应答的最佳预测因子,早期分子应答患者的ORR更高(77.5%vs.25%P=0.),PFS更长(HR=0.18,P0.)。ctDNA提示的早期分子应答患者PFS及ORR均较早期分子进展患者显著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在治疗2周期后发现15%的患者为早期分子进展患者,而影像学评估则在C6时才确认疾病进展。因此,早期识别快速进展患者可有效避免过度治疗,减少治疗带来的毒副作用并指导下一步治疗方案。
综上,本研究是首个评估早期液体活检在RAS野生型mCRC患者一线治疗中临床作用的前瞻性研究,研究结果证实利用治疗早期的ctDNA动态变化可预测治疗疗效,但需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