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国约43%的死亡归因于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血液中过高的胆固醇水平(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可显著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控制血液中LDL-C水平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首要策略。
年5月20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宋保亮教授团队在LifeMetabolism发表了综述文章(Review):LoweringLDLcholesterol:frommechanismstotherapies。该文围绕人体内胆固醇代谢的主要途径,聚焦决定血液LDL-C水平的关键靶点,系统介绍了目前已经投入临床使用的各类降LDL-C药物,全面阐述了每种药物的作用机理和优缺点,并展望了未来降脂药物的研发方向。
在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广泛使用的降LDL-C主流药物包括胆固醇合成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小肠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和抑制LDLR降解的PCSK9单克隆抗体和小干扰RNA。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病患或对他汀不敏感或不耐受的高危病患则需要非LDLR途径依赖的降LDL-C药物,包括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颗粒生成和分泌的药物——APOB反义核苷酸美泊米生和MTP抑制剂洛美他派、加速VLDL分解代谢类药物——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单克隆抗体等。该文还评估了正处于二/三期临床试验的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抑制剂,以及最新的降胆固醇药物研发新靶标和新策略,后者包括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R降解剂的开发和促进肠道菌群对肠道中的胆固醇的代谢等新策略。
Table1.TreatmentsforloweringLDL-C.
总之,该论文详细地介绍了降LDL-C药物研发史中的里程碑事件,总结了目前市场上投入到临床应用以及正在开发的降LDL-C药物的靶点和机制,展望了未来降LDL-C药物的新策略,为胆固醇代谢研究以及新药研发提供了重要指导意义。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