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勒纳是驾驭进化力量的科学大师
图源:uilab.cc/richard-alan-lerner编者按●○美国当地时间12月2月,著名化学家理查德·勒纳(RichardLerner)逝世,享年83岁。勒纳教授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科学院、文理科学院三院院士,在其6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做出了诸多突破性工作,包括催化抗体、组合抗体库和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等,修美乐(Humira)、倍力腾(Benlysta)等重磅药物的研发均得益于他的突破性工作。他在教育和科研管理方面同样卓越,曾出任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TheScrippsResearchInstitute)的首任所长一职达25年之久,通过将科学界与产业界紧密相连,他将Scripps研究所塑造成了全球顶级生物医药研究机构。勒纳教授有深厚的中国情节。年,他在上海科技大学建立了国际上首个免疫化学研究所,培养了一批免疫化学的研究人才。本文四位作者均为勒纳教授的学生与合作者,他们通过回顾其学术成就以及汇总多位学生对教授的点滴回忆,深情缅怀这位免疫化学界的大师。
撰文
许红涛马培翔杨光(上海科技大学)
张宏恺(南开大学)
责编
刘楚
● ● ●
上周五下午(北京时间),Nicky来电告知Richard刚刚离开了我们,大家顿时心情都十分的悲痛,Richard是我们最重要的良师益友。
这几年Scripps研究所的同事们经常可以看到勒纳教授坐着轮椅,夫人Nicky推着他来上班。即便是病痛也未能阻止他对科学的热爱,据悉两星期前他还在家里和余金权教授讨论如何将余教授最新的水相碳氢活化反应应用于DNA编码化合物库的合成……
驾驭进化力量的科学大师
年,勒纳教授和PeterSchultz教授各自独立地提出了催化抗体技术(Catalyticantibodies),两人也因此分享了著名的沃尔夫化学奖(WolfPrizeinChemistry)。该项目后续研究中的一篇论文,勒纳教授更是让当时课题组的博士后BenjaminList署名通讯作者,这也直接催生了今年的化学诺奖——不对称有机催化。正如Scripps研究所余金权教授回忆:“给年轻人打星号吧,便于他们找工作”,让年轻的博后BenjaminList今年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诺奖级别的基础研究发现并不能完全概括勒纳教授的工作,他是真正将科学理论转化为疾病治疗力量的行动者。
在开发催化性抗体的过程中,勒纳教授提出了利用组合抗体库筛选开发催化性抗体的想法并付诸实践。年,他与SirGregoryP.Winter教授(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各自独立发明了组合抗体库筛选技术,两人也因此分享了著名的阿斯图里亚斯王子科学和技术研究奖(thePrinceofAsturiasAwardforScientificandTechnicalResearch)。
单克隆抗体药物修美乐(Humira)的发现就得益于组合抗体库筛选技术。该药物不断扩展的适应症包括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等自身免疫疾病,年,修美乐全球销售额超过亿美金,被称为“全球药王”。
除了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开发抗体的多样性,勒纳教授还提出在体外驾驭进化的力量,开发小分子化合物的多样性。年,他与SydneyBrenner教授(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提出了使用DNA编码化合物库(DEL)进行新药发现的设想。这一设想的核心是建立化合物复制的“中心法则”,让化合物实现“自我复制”。
今天,他们领先于时代的设想吸引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兴趣——大量的学术界研究人员和大型制药公司都在使用组合抗体库技术和DEL技术进行创新药物的发现研究。
中国情结
勒纳教授有着非常深厚的中国情结,他对中国的生物医药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青年学者。
特别是年底,他在上海科技大学组建免疫化学研究所,并建立自己的研究组。他对化学情有独钟,在免疫化学研究所筹建时,当大家问起未来什么研究会是最有希望改变医学研究领域时,他毫不犹豫的回答:“免疫化学”。
免疫化学是一个交叉学科,勒纳教授在免疫化学研究所组建了一个由国际顶尖科学家领衔的系统、完整的研究体系,包括抗体设计、表型筛选、抗体化学、细胞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等课题组。
犹记得,在设计研究所所徽的时候,他建议用斑马的条纹,说这是自然界中多样性最高的图案之一,“跟我们免疫学中的多样性很像。”
勒纳教授喜欢与众不同,对事物总有独特的见解。有一回,他看到上科大大楼的平面设计图初稿,认为免疫化学研究所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有辨识度,建议用抗体的造型建设研究大楼,因此有了今天的上海海科技大学的“Y”字形大楼。
图1上科大免疫化学研究所大楼实景图
图源:免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