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援鄂医疗工作和恢复正常诊疗秩序有关情况,请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司局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回答媒体提问。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介绍了诊疗方案从初版到第七版的变化历程。
“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我们对疾病的很多方面,包括发病机制、临床转归等等都不清楚,随着对这个疾病的认识,我们更新了防控策略,不断更新诊疗方案。“王贵强介绍说,这次新冠疫情应对工作强调降两率,一个是降发病率,通过全国上下一致的抗疫,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另外一个重要指标是病亡率,病亡率的控制有赖于临床医疗救治。卫健委为了有效降低病死率,采取了一系列工作,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迅速更新指南。中国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快速更新为降低病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诊疗方案的更新是依据不断积累的临床经验以及科研数据,还有我们对这个疾病的逐渐认知,包括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转归等等,根据这些信息不断进行调整。
“新冠疫情诊疗方案从1月15日第一版到3月3日第七版,不到2个月更新了7版,可以看到更新的速度非常快。“王贵强表示,其原因就是对它不断的认识,快速更新,解决了临床很多问题。比如诊断,从最早的核酸诊断,后来强调抗体血清学也可以作为诊断,还有病原学的检测,病原检测最早是采集咽拭子做检测,后来为了提高检测敏感性,我们强调采集鼻咽拭子,后来又强调痰标本,下呼吸道标本,这都是我们对检测阳性率的判断,以及对疾病的认识作出的调整。
王贵强介绍说,更重要的是对临床救治环节的完善。临床救治包括几方面,一是治疗策略,包括新的疗法,从最早推介的一些已经上市的抗病毒药在新冠疫情中可以适用,后来又推荐了很多治疗手段,包括从第6版开始提出恢复期血浆治疗,第7版明确作为治疗策略,包括白细胞介素-6受体单克隆抗体的建议,也包括血浆置换,就是人工肝治疗或者是血液净化治疗,从最早提出到后来明确强化,都是因为临床看到了效果,把它写到了诊疗方案中。第7版大家看到的就是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诊疗方案了。
“还有预测预警指标,比如哪些病人可能会变重,临床治未重的理念非常重要,从最早乳酸发现和病亡有关系,和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等的关系,后来到第七版有预测预警指标,成年人、小孩都有相应的预测预警指标,可以用来指导临床实践,如果这些指标高了,就知道这个病人可能会变重,要积极进行抢救和干预。“
王贵强补充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即对重症患者的救治,一开始强调支持对证和氧疗等措施,氧疗也是一个逐渐细化过程,最早只是一些基本的原则性的,到后来越来越细化,如何通过氧疗来解决病人低氧血症,控制病亡率,呼吸机怎么使用、ECMO怎么使用都非常具体。也包括MDT模式,因为患者中很多人都是老年人,患有基础病,病亡率高,强调多学科的诊疗模式,确实大大提升了救治的成功率。还有中医中药,篇幅越来越大,越来越具体。包括病理,病理解剖、病理活检的数据让我们认识到抗凝治疗的重要性,针对呼吸道,通畅呼吸道、解决痰堵的重要性,都及时在指南里体现了。
王贵强总结说,这次新冠疫情诊疗方案的快速更新,确实体现了对这个病的逐渐认知,并且通过认知的基础,把最新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介绍给医生,指导临床实践,应该说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星新闻记者赵倩严雨程北京报道
编辑刘宇鹏
(本文来自红星新闻APP,请至各大应用市场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