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5“找回”感染肺部能力,或提高重症率
目前,传播速度更快、免疫逃逸更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BA.4、BA.5,正在全球引发新一轮的感染潮。
最新消息显示,BA.5“找回”感染肺部能力或提高重症率。
据科技日报报道,业内专家表示,除了传播速度更快、病毒载量更高,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分支BA.5相较于奥密克戎以往的变异株出现了入侵肺部、具有很强免疫逃逸能力的新情况,或将提高重症率。
为什么奥密克戎变异株,能够找回此前已经失去的肺部感染能力呢?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中心副教授李克峰解释,这与人体细胞表面的一种蛋白TMPRSS2相关,这种蛋白存在于肺泡细胞表面,是否能感染肺部,取决于能不能利用好这一蛋白。
奥密克戎早前分支并不能很好地和TMPRSS2结合,而现在BA.5对TMPRSS2的结合力增加了,继而感染肺部。
多项研究表明,TMPRSS2被业界认为是治疗流感病毒与冠状病毒感染的潜在靶点。这一跨膜蛋白“放行”,病毒就能通过膜融合方式进入宿主细胞。
BA.5的变异使其重新打通了“膜融合”的分子机制,前述研究的动物试验也证明,BA.5比BA.2更具致病性。
这一结论可得到一定程度的验证。不久前的数据显示,随着BA.5感染者的增加,以色列新冠患者中有人重症,较一周前上升95.4%。
一则新冠罕见病例刷屏
在新冠变异引发全球警惕的同时,7月7日,一则罕见病例引发热议,#美国一患者感染新冠长达天#的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浏览量达到1.5亿。
美国耶鲁大学一项研究追踪了一名新冠患者的长期感染情况,研究指出,在持续感染新冠的天里,新冠病毒已经在其体内进化了三次。
该名患者来自美国康涅狄格州,已经60多岁并患有淋巴瘤,他在年11月首次被检测出新冠阳性,年2月开始,耶鲁大学的研究团队对该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长期观察。
研究称,该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的初期,症状十分轻微,并不需要住院,并在之后表现为无症状。
在开始追踪后,即患者感染新冠的第79天,最初感染的新冠病毒变体B.1.第一次出现进化,第二次、第三次进化则都建立在第一次进化后的变体基础之上。
在感染最初病毒后的第天后,三种变体在该患者的体内同时存在,直到年3月调查结束。
研究人员补充道,在感染后的第90天时,该患者接受了唯一一次新冠治疗,一种单克隆抗体输注治疗,但由于持续感染,他没有再接受疫苗接种或其他方式的治疗。
研究者表示,这种慢性感染会导致新冠病毒的加速进化和分化,可能帮助病毒发展出具有遗传多样性的子变体,包括奥密克戎、德尔塔和阿尔法。
通过这项研究,科学家们认为,免疫功能低下的群体患有长期新冠可能会导致病毒进化得更快,并产生具有传染性的新变体,而新冠病毒在该癌症患者体内的进化速度是普通人群的2倍。
耶鲁大学研究团队建议,对免疫功能低下的群体进行积极的病毒监测,及早发现和治疗慢性感染。
新冠药物再传大消息
正当全球疫情再度紧张的背景下,关于新冠药物的消息越来越多。
近日,全球唯一一款获得美国、英国及欧盟等多地区授权的、用于新冠暴露前预防的药物运抵海南。这款由阿斯利康公司研发的中和抗体Evusheld(恩适得)已完成入境特殊物品审批。
尽管尚未在我国上市,但根据“国九条”相关政策,Evusheld可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使用,尚不能使用医保结算,一次性注射两针价格为元。
据了解,医院医院医院于今天(7月9日)开始对首批预约者进行用药。医院已经登记的有需求预约人数各有十几人。
Evusheld作为针对新冠病毒的长效中和抗体,优先适用于免疫功能受损或者免疫力低下人群的新冠病毒感染预防(年龄≥12岁,体重≥40kg)。
免疫力低下人群占总人群规模的不到2%,这部分人无法对疫苗作出反应,也就是疫苗打不出抗体,Evusheld相当于直接给人体注入抗体,和疫苗的作用原理不同,但是达到的效果是一致的。
根据阿斯利康披露的信息,此前临床试验表明,与安慰剂相比,接受Evusheld治疗者出现新冠肺炎症状的风险在统计上显著降低(初步分析为77%,中位六个月随访时为83%),病毒防护效果持续至少六个月,要明确Evusheld提供的完整保护时长,还需更长的随访。
针对目前全球正在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有数据显示,Evusheld针对奥密克戎包括BA.4和BA.5在内的多个亚型仍然有保护效力。
医院咨询人士表示,除了已经感染过新冠的人不能使用Evusheld,健康人,包括已经接种过疫苗的人都可以使用这种药物。
根据该药物的适应证,正在接受化疗的恶性血液肿瘤或其他肿瘤患者、器官移植后用药的患者、透析患者、正在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多发性硬化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患者都可使用Evusheld。
不过,目前针对免疫功能受损人群用药的具体规定还有待细化。例如对于肿瘤患者如何使用该药物,医院医院的相关咨询人士的说法就不一致。医院方面表示,肿瘤患者可以用药;医院表示:“目前接到的通知是,对于正在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暂时不接受预约。”
综合自话匣子、科技日报、澎湃新闻、上观新闻、第一财经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