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持续抓好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组织全国优势力量开展新冠病*相关研究,取得积极成果。图为近日,研究人员正在进行新冠治疗药物的样品质检和体外模拟实验。
5月18日,国产小分子抗新冠病*口服药VV在中国奥密克戎感染受试者中首个临床研究发布。研究数据显示,在使用VV的患者中,从开始用药到核酸转阴的平均天数为3.52天;在首次核酸检测阳性5日内使用VV的患者中,其核酸从首次检测阳性到转阴的平均时间为8.56天,小于对照组的11.13天。有症状的患者中,在该研究的用药时间范围内(首次核酸阳性2-10天)给予VV,均可以缩短患者核酸转阴时间。
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较量的锐利武器。*中央要求,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不断优化疫情防控举措,加强疫苗、快速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等科技攻关,使防控工作更有针对性。
当前,我国在新冠疫苗、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哪些最新进展?科技攻关背后有哪些中国经验?科技防治如何与病*变异竞速?记者采访了科学技术部相关司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及相关研发团队有关负责人。
5条疫苗研发线路临床试验全覆盖
6个治疗药物获批上市
5月9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奥密克戎株新冠病*灭活疫苗序贯临床试验在湖南省启动。这是继5月1日该疫苗在浙江省杭州市启动空白人群接种后,首次在已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群中开展奥密克戎*株新冠疫苗序贯临床研究,也是目前全球人数最多、启动最早、设计全面的奥密克戎*株新冠病*灭活疫苗序贯临床。
据了解,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在前期已上市原型株新冠灭活疫苗基础上,从香港大学引进奥密克戎变异株,于年12月9日迅速启动奥密克戎*株疫苗研发。目前已系统完成了临床前研究,并开展了与各种新冠变异株的体外交叉中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该款疫苗针对奥密克戎*株及多种变异株均可产生高滴度中和抗体。
随着新冠病*不断变异,我国对新冠疫苗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自年部署5条疫苗研发技术线路以来,截至目前,国家药监局已应急批准34个新冠病*疫苗品种进入临床试验,包括8个灭活疫苗、11个重组蛋白疫苗、4个腺病*载体疫苗、10个核酸疫苗、1个流感减*活载体疫苗,覆盖了全部5条技术路线。其中国药中生北京公司灭活疫苗、国药中生武汉公司灭活疫苗、北京科兴公司灭活疫苗、天津康希诺公司腺病*载体疫苗、安徽智飞龙科马公司重组蛋白疫苗(CHO细胞)已获批附条件上市,还有多个疫苗正在境外开展Ш期临床试验。
“可以很自信地讲,我国新冠病*疫苗的研发工作始终处于全球第一方阵。”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健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说。
新冠特效药的研发同样取得显著成效。5月10日,我国首款新冠病*特效药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的生产商腾盛博药发布消息称,目前全球多个独立实验室的相关数据表明,该疗法对新冠病*奥密克戎BA.2亚型变异株保持中和活性。“这也是为数不多被证明对奥密克戎BA.2和以往所有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