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GAFA(Google、Amazon、Facebook和苹果)是美国科技界的四大巨头,统治着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技术版图。任何初创企业和投资者想要有所作为都绕不开这四大巨头。为此,天使投资人、创业顾问MattWard运用了SWOT法来分析各家巨头的现状、优缺点及发展机遇,并对其未来走势进行评级。此为系列文章的第三部分,分析的是沟通之王:Facebook。未来10年Facebook还会不会统治我们的沟通?社交媒体会不会变得无足轻重?扎克伯格会不会成为总统或者世界“仁慈的”统治者?
美国四大巨头分析(一):“消费”消费者的亚马逊
美国GAFA四大巨头分析(二):谷歌,互联网的上帝?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Google、Amazon、Facebook以及苹果这样的技术巨头正越来越多地控制着我们的生活。此文是有关技术巨头未来的深度分析系列文章的第三篇——包括对其商业模式的分解,讨论其面临的最大威胁,未来计划以及可能的收购。本文的中心话题是Facebook。
你大概已经了解Facebook的故事。年初,Facebook在哈佛大学把大学的体验带上线。尽管它的起源足够的单纯,但随着网络的传播这家公司迅速卷入到争议当中。
抛开那些诉讼案和受伤感受不管,Facebook找到了世界期待的东西——跟周围的人保持联络的简便方式,同时还可以提高你的影响力,并且帮你扩大朋友圈。
在荒唐的NetPromoterScore以及维里系数(viralcoefficient)的作用下,Facebook就像野火(或者疾病,看你问的是谁)一样扩散开来。
时间快进到今天,Facebook已经变成了社交媒体的代名词,并且拥有了我们的数字身份。截止年6月,Facebook的MAU达到了前所未有的20亿。这即将是全球人口的1/3。
但这只是基础。要想真正理解这头巨兽及其前进的方向,我们还得往下再挖深一点。
游戏开始吧。
Facebook的业务
尽管Facebook内部有好几个部门(这要感谢几笔成功的收购),但Facebook核心仍然是一家社交媒体和通信公司。他们的商业模式以眼球和注意力为基础——并且完全是围绕着这个进行优化的。
今天,其潜在影响开始在个人和*府身上体现(后面再详谈)。但我们先来说说商业层面……
1、Facebook:#1的社交媒体平台
前面我们说过,Facebook的月活用户超过了20亿。这个数字你得花点时间啦消化一下。但尽管市场渗透率已经很高了,其复合年增长率仍达16%。这怎么可能?
我们自然要对这种统治力提出疑问,但其实Facebook的表现比这个还要出色。其手机端的DAU(日活用户)达到了11.5亿——意味着全球15%以上的人每天都要在手机上Facebook,至少上过一次。
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扎克伯格出色的领导力年之前,Facebook在移动端是很没有存在感的,甚至都没有原生的iOS或者Android应用。因此,它的发展并不可观。
但是趋势往移动发展已经很明显。在跳过了PC革命直奔移动的发展中国家情况尤其明显。随着每年都有数十亿人上网,扎克决定大赌一场。
Facebook决定暂停整个桌面应用的商业运作与开发,全身心投入到移动端。这一招奏效了。Facebook得以从年早中期的约1.35亿MAU(仅移动端)发展到年Q4的超过11.5亿。
更重要的是,你看看Facebook的收入增长情况!
这种发展速度使得移动广告(移动目前已占其收入的86%)的表现比任何想象的都要好。
今天数字广告市场呈现出了双寡头的局面,Google和Facebook吸引了57到84%的全球数字广告业务(除中国以外)。
更恐怖的是这双寡头还占据了数字广告开支99%以上的新增长(年Q3时)。
2、Instagram:#1的照片分享网站
年Facebook以10亿美元收购了Instagram。当时这个金额被认为是十分荒谬的,因为这家用户达万的公司成立时间仅有2年,还没有任何收入。但事后看来这是天才之举。
值得指出的是,Instagram的收购正好发生在FacebookIPO之前,当时Facebook还没有成堆的钱可以花。即便FacebookIPO时估值达到了亿美元(随后跌惨了一段时间),但这笔钱仍然不是小数。
但再次地,对Instagram的收购非常的天才。扎克伯格做到了很少有CEO能做好的事情,他带领Facebook走出了困境。收购Instagram之后他并没有急于拿Instagram来赚钱去满足公开市场,而是把这件事情整整押后了3年,年才开始考虑变现。到了那个时候,Instagram的体验再结合上Facebook的用户群终于打造出了一艘不可阻挡的火箭。
随着每6个月就新增1亿的MAU,Instagram终于取得爆炸性的流行。山寨SnapchatStories当然对此时有帮助的(扎克也乐于进行像素级的复制)。
而我们对爆发式增长的喜爱同时也摧毁了竞争(扎克在年的时候其实曾经出价30亿美元想要收购Snap)。
注:Snap的股价自从没有选好时机的IPO以来已经下挫了50%。
Instagram最好的一点是它吸引了跟Facebook核心产品不同的细分市场和用例。Instagram更好地迎合了千禧一代的受众——把他们的广告受众群做得更大了。
很快Instagram在流行度方面就超过了Facebook。广告数字也相当不错,远远超过了MerrilLynch的预测。
结果表明,Facebook的飞轮和广告引擎相当的强大。
3、Whatsapp:#1的聊天应用
注:我拒绝将FacebookMessenger看成是聊天app,因为它只是Facebook的一项聊天功能——因此来自Facebook的消息只是过一手,对使用数造成了干扰。但不管怎样,Whatsapp和FacebookMessenger都是全世界最大的两个“聊天应用”。
年2月,Facebook以令人瞠目结舌的亿美元收购了Whatsapp,这又是一笔看起来十分荒唐的交易。Whatsapp又不赚钱,怎么能值那么多钱?
但Facebook的核心业务一直都是围绕着注意力、眼球然后等着把它变成钱而搭建的。
如果Instagram算是一个指示器的话,他们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金融服务公司SternAgee估计,到年,Whatsapp有望创造近50亿美元的收入。照我说这个数字还会更大。
就像我们在Instagram身上看到那样,分析师往往低估了真正的网络效应公司的增长速度和上升潜能。对于聚焦于广告业务的注意力来说,Facebook的基础设施和广告引擎就像类固醇一样。
同时鉴于Whatsapp更面向隐私、更亲密的本质,它所能够创造的发展机会是面向外部的网站如Facebook以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Instagram也无法匹敌的。
哪怕大家对社交媒体以及共享和控制他们的数据的态度更加保留了,Whatsapp仍然可以取胜——它依然能按照Facebook的喜好驾驭这场游戏。
随着Facebook/Whatsapp开始开放Whatsapp的API,他们的商业模式和用例将会爆发——后面再细讲。
4、Oculus:#6的头戴设备品牌
年,PalmerLuckley和Oculus从Kickstarter的位支持者那里中众筹了美元,打算做个真正的VR设备。作为同类的第一款虚拟现实头戴设备,OculusRift用一个超凡脱俗的视频广告/演示打破了Kickstarter上面的各种记录,为今天的VR打下了基础。
这次消费者“发布”大获成功,2年后Facebook用20亿美元一举收购了这家公司。
讽刺的是Oculus迟迟未能交付第一台RiftVR设备,直到整整2年后的年3月,也就是原先承诺的40个月后第一位消费者才拿到了东西。虽然我们都知道做硬件很难,但也不至于难到那个地步。显然OculusRift在发布的时候还不够成熟。
尽管有一些争议,但对于Facebook来说这次仍然属于一次明智额收购行动。扎克伯格对VR的恐惧是有理由的。新的范式转移往往会干掉既有者。但扎克伯格用前瞻性和实用主义表明,自己是历史的学生,愿意不惜一切代价来确保Facebook的长期成功。
有趣的是,VR市场就像专家预测那样并没有取得腾飞,真是令人惊讶啊。用户对这些笨重又昂贵的装置的采用速度放缓,而内容的创作和虚拟“体验”的营造又需要消耗时间。
在VR和AR究竟谁代表着未来的事情上大家展开了一场有趣的争论。我个人更看好AR,希望VR不要蚕食我们的社会——就像电影《玩家一号》那样。尽管如此,在最近体验了完全沉浸式VR之后,我对它的效果还是感到非常震撼,也看到了它对全社会巨大的潜在影响。对高度(以及坠落)的恐惧感非常的逼真—走路要非常小心以避免掉下“深渊坠亡”。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设备的小型化以及价格的下降,我预计VR将会爆发。不过迄今为止Facebook砸下的20亿美元投资的发货量仅仅只有95万,而年全球的市场也只有万(只有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0.91%)。
5、Facebook点对点支付
在Facebook身上你会看到,只要你有了庞大的忠实用户群,往往就可以把触角伸到其他服务和产品上,从而提高生命周期价值(LTV)。Facebook一直都在试验这个东西。
注:这还只是美国的P2P支付市场,全球的要大得多!
尽管Facebook大部分的努力(就像试图靠FacebookMarketplace跟Ebay与Craigslist竞争一样)基本上都失败了,但仍然非常努力去做移动支付。随着Venmo这样的公司处理的交易量达到了数十亿以及全球的资金流动变得越来越大众化,显然Facebook也想进入到这个领域。
尽管如此,鉴于Facebook年Q3的的移动支付收入只有区区的1.8亿美元,看来社交巨头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请注意P2P支付那点可怜的分量
6、FacebookInstantArticles
Facebook媒体帝国的最后一块重要版图是发行平台。Facebook即时文章的目的是想成为Wordpress、Medium以及所有新闻网站的补充(或者竞争对手),它可以让发行商更容易地接触到Facebook的有机受众。
(对于发行商来说)不幸的是,这就把业务的控制权完全交给了Facebook手上。然后内容再通过广告(最近也推动了付费墙的部署)来货币化,由Facebook跟发行商来分成。但是我找不到确切的收入份额占比数据。
从研究情况来看,InstantArticles其实并没有没有那么高尚,因为显然其背后隐藏着Faacebook想要拥有互联网、内容、媒体的企图。
就像企业以往看到过一样,Facebook可以在你毫无留意的情况下调整算法(或者规则)。
有趣的是,似乎只有类似BuzeeFeed以及《赫芬顿邮报》等少数以点击欺骗为主的“新闻”网站还在积极使用InstantArticles(年2月时的数据)。
Facebook的发展机遇
尽管Facebook已经占据了统治地位,但这家公司还有一些发展机遇有待开发:
Messenger与Whatsapp的货币化/增长
说到技术和社会化趋势,亚洲几乎总是处在领先位置。在移动和聊天应用方面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