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唐代诗人崔珏曾在好友李商隐英年早逝后连作两首《哭李商隐》对其表达悼念,其中有诗句“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感叹李商隐空有一身万丈凌云的高才,但是却在还未施展自己心中抱负之时就遭遇不幸。古往今来,英年早逝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不仅让人感到万分遗憾。
或许命运就是如此残酷,或许确实是天妒英才,此前上海交大的学霸张迪又重复着这一命运。他在查出患上白血病后,选择了放弃治疗并捐赠自己的遗体,骗奶奶要“出国留学”。
▲张迪旧照01
在人们心中,生命因为死亡而终结,但古今无数英才们却在即将绽放出生命的光彩时因厄运丧生,实在令人扼腕叹息。在这些厄运之中就包括了一种可怕的病魔——白血病。
白血病作为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疾病”,其不仅仅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还危及着其他许多哺乳类动物的生命。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治疗白血病的方法只有以昂贵的医疗费用进行化疗,然后移植骨髓。
▲白血病患者在听医生介绍病情但是对普通家庭而言,不仅难以承受高昂的医疗费用,而且骨髓移植后还会产生各种排斥反应导致移植手术失败。因此,白血病成为了人类社会中一种很难治愈的疾病。
02
上海交通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张迪出生在沈阳,在年3月成功取得上海交通大学动力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之后,他本应该成为国家的高端人才,步入社会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可是“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他还没来得及一展抱负,实践一身所学之时,却被白血病狠狠地扼住了咽喉。
▲上海交通大学正门照年7月下旬,才进入上海某研究院工作两个月的张迪似乎得了“皮肤病”,身上出现了很多血点。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建议张迪做一次抽血化验,他随即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
一开始张迪向家人隐瞒了自己的病情,知道医生发出病危通知书后,他才不得不告诉父母。同年8月,张迪回沈阳开始了长达4个月的化疗,其过程甚至比病痛发作的时候更令他感到痛苦。不过虽然病情已经十分危急,但他还是十分信任现代的医学技术,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生活的希望,积极地配合治疗。
▲白血病患者在等待化疗03
年1月7日,张迪与父亲张纯生进行骨髓匹配之后,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这次手术十分成功,张迪总算可以不用再继续进行化疗,回到了正常的生活。
然而,短短三个月之后噩梦卷土重来,张迪的白血病复发,并且此次的病魔更加来势汹汹。医生告诉张迪及其家属,第二次骨髓移植的成功几率十分低,更重要的是成功之后也只能为张迪延续6到9个月的生命。
▲张迪父亲因此,张迪这一次选择了放弃治疗,不愿意苟延残喘,也不更愿自己深爱的家庭再因为自己而雪上加霜。为了不让自己和父母都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张迪主动放弃了那一线生机。
04
后来,张迪在自己的微博上发表了一段视频:他面对着镜头说到:“与其低质量地生存,不如平静地走。”经过了第一次治疗的痛苦,他发现自己已经可以坦然地面对死亡。
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张迪没有再进行化疗,而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捐献自己的器官。他认为变成一盒骨灰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他要以死为生。
▲墓地张迪此生留有的遗憾太多太多,其中两件最让他无法释怀。第一件便是因为他当时已经身患重病,身体的器官不再具有可以捐献的条件;第二件则是他实在无法告诉奶奶,自己将要先她而去。
为了不让奶奶因为“白发人送黑发人”而伤心,张迪决定向奶奶撒一个谎,骗奶奶自己要“出国留学”。也许,让奶奶放心是当时张迪唯一能够做的事情了。
▲医生对捐献的遗体表达敬意最后,张迪在父亲张纯生的陪同下签署了《遗体捐赠志愿书》,虽然自己没有了生的希望,甚至无法捐赠自己的器官进行移植。他还是希望自己的遗体能够为我国的医学研究做出贡献,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带给其他病人生的希望!
结语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出自东晋史学家常璩的《汉中士女志》,将此句与“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分别是心跳停止时、举行完葬礼后、再也没人记得时”的说法相对应,张迪将永远地活着,因为他捐赠遗体而为医学研究做出的贡献将会被后来的人们永远铭记。
参考资料:
《哭李商隐·其二》
《汉中士女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