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性克隆病治疗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地球最年长个体,存活了8万年的生命,
TUhjnbcbe - 2023/4/8 20:34:00

科学家发现,位于美国犹他州中南部的地方,有一个更巨大的生命体,保守估计重达万公斤。并且,它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年。然而,如今科学家却称,它即将迈向死亡,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这个神秘的生命体。

动物当然是没有办法存活到这么久的,所以,这个巨大的生命体就是“潘多林(Pando)”,这个名字听起来很高大上,但“潘多林”其实并不是一种独特的物种,它就是白杨,一种高大的乔木,很多人都见过。

它们最高的时候可以长到超过20多米。它们的种子十分特别,带有绒毛,所以当雌树成熟之后,它所产生的种子就会像蒲公英那样随风飘扬,随即扎根在它所落到的地方。这种特别的繁殖方式,也能解释在大约8万年前,一颗白杨种子,可能无意中漂到了如今美国犹他州中南部国家森林公园这个地方。从那时起,它便开始茁壮成长,一直繁育到8万年后的今天。

不过,要说这片树林是最大的生命体,相信大家还是有些觉得牵强,毕竟,树怎么能代表个体呢?它究竟有何神奇的地方?

这就是“潘多林”神奇的地方了,科学家们在对“潘多林”进行研究后发现,这些数不清的白杨,其实都是雄性,没有一根是雌性白杨,这也就是说,整片树林,都是由最初的一棵雄性种子繁育出来的。所以说,科学家们为它正名,认为它就是单体繁育出的“最大生命体”。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还是由于白杨能进行无性繁殖,也就是说它们并不需要异性结合,就能发展出新的树苗。雄树的根系,可以继续发出新芽,然后慢慢地破土而出,最终成长为一个新的成熟的个体。整个“潘多林”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的树木都是由那棵最初的个体,“克隆”出的兄弟,它们共用着同一个根系。

然而,即使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生命体,“潘多林”仍然有着无法解决的生存危机。

曾在《公共科学图书馆》中,有研究论文表明,“潘多林”已经开始出现健康危机,也许不久之后,将会开始走向生命的终结。

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的生态学家罗杰斯,在对60多块“潘多林”进行研究后发现,“潘多林”已经不再年轻,他所调查到的每一棵树,都处于年老期,几乎没有发现新生出的个体存在。

这就很奇怪了,理论上来说,“潘多林”都已经存在了8万年,它几乎可以通过不断地分裂新个体来实现“永生”,怎么会被科学家们宣布走向终结呢?

原来,这个原因就出在它自己的身上。之前我们说到,“潘多林”是通过雄树不断地无性繁殖,才达到今天这个地步。这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似乎是好事,毕竟似乎可以永远活下去。但不要忘记了,万事万物皆有它存在的道理。“潘多林”的这种无性繁殖的做法,已经让大自然开始淘汰它。

怎么会这样呢?

原来,有性繁殖的出现,本就是为了生物体能够走向更适应环境的进化,进化可不是一方面的,无论是生长环境、病虫害、抵御疾病的能力等,都会通过一代代地进化而传承下去,这样诞生的后代才会越来越能适应环境生存。

而“潘多林”的这种无性繁殖,所有的个体都是相当于复制了自己的DNA而出现的,它们所有的属性几乎都一样,进化的东西,微乎其微。所以,当世界环境发生了改变,它们也许还能自己慢慢适应。但与它们同时代的病菌和真菌,都发生了进化,已经强大到随便能够入侵它时,“潘多林”便开始吃不消了。

所以,准确来说,“潘多林”是由于无法自己解决掉这些病虫害,才会走向终结的。而科学家们对于这种情况却也无能为力,毕竟,即使我们今天能够解决它的一部分疾病问题,后面它始终又会面临新的病虫害问题。

从某种层面来说,“潘多林”已经违背了大自然制定的规则,那就是“适者生存”,所以它会走向终结,其实是早晚的事。

由此能够看出,进化对于生物体来说,有多么地重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地球最年长个体,存活了8万年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