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12日,美国科学家家詹姆斯·贝德福德,成为了第一个被“冷冻”的人类。他患有胃癌,在临死前立下遗嘱,要求自己病逝后把遗体进行冰冻保存,希望在未来能够将他“解冻”并置于疾病,获得重生。
这个“冷冻人”是不是和你想象中的有些不太一样,其实贝德福德当年接受的人体冷冻,包括现在的人体冷冻,都是等到被冷冻人去世之后,才进行的。他们会先被抽干血液,然后在血管中注入一种能够防止细胞在低温下结冰导致细胞破裂的保护剂,然后才被放进零下摄氏度的极低温液氮中保存。
但从目前来看,想要解冻复活贝德福德的遗体,至少有三大难题还无法攻破。
第一,53年前的人体冷冻技术毕竟没有现代这么先进,特别是操作过程中的时间较长,“冷冻人”的大脑已经超出身体死亡3个小时内的*金冷冻期。所以,人体细胞完全安然无恙被冷冻的可能性很低。
第二,现在的科学技术,还没有很大把握把冷冻细胞完全无损地进行解冻。所以包括贝德福德在内的“冷冻人”,他们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未来的科技力量,希望在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能被重新“解冻复活”,并治愈生前的不治之症。
第三,我们现在还没有攻克胃癌的医学条件,即使前两步没问题,解冻后也不能治愈胃癌。
因此,尽管“冷冻人”项目距今已经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科学界仍然没有成功地解冻任何一位冰冻者,但“冰冻者”的数量却在持续增长的原因。
在现代科幻小说中,“人体冬眠和唤醒技术”经常会出现,我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刘慈欣曾在《三体》中对人体冬眠技术大加赞誉,称其为“人类在时间上的第一次直立行走”,而国外的科幻小说《太空漫游》、《阿凡达》、《星际穿越》等都将人体冬眠技术视为“长期星际航行的象征”。说到底,相对于自然界无规则可循的“冰冻”,“冬眠”确实是普遍存在的。
未来的人类可以通过科技手段,达到像“冬眠物种”那样,生命迹象依然存在,但是代谢水平极低的“生命状态”吗?
美国航天局认真地研究过这个问题,因为在宇航推进技术取得突破,还遥遥无期的情况下,最好的方案无疑是让宇航员“冬眠”半年直达火星,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维生资源,用于在火星立足,还可以避免宇航员们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和身体上的问题。
虽然这个方案很好,但目前有关冬眠和冷冻的研究进展都不太顺利。如果人类要进行“冬眠”,那得面临以下几大问题。
首先是“人体冬眠”需要消耗体重。北极熊也是温血动物,它们冬眠一季度就会损失30%的体重,而人类如果要进行一次长达若干年的星际旅行,那么人体的体重是完全不足以维持消耗的。
其次是,我们都知道,人体长期不运动,就会出现肌肉萎缩等问题。那么,即使到时候人类能够成功“苏醒”,但只有脑子能活动,其它身体部位却无法动弹,这也是不行的。
再来是,人体冷冻再解冻的这个技术难点在于如何保持细胞完整,并随时准备修复细胞。但问题在于,如果都能直接修复细胞了,那直接“克隆身体零件”岂不是更好的选择?何必再费劲去研究人体冬眠和人体冷冻呢!
虽然目前难题诸多,但小编还是相信,随着人类科技,特别是医学的不断发展,人类未来在冷冻和解冻技术方面,肯定会有质的飞跃,人类世界将科技被彻底改变。
你是否也相信人类的科学技术能够做到呢?如果人体冬眠技术或者是人体冷冻技术能得以实现,你还愿意留在当下吗?欢迎来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