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进博会上,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GSK)展示了其乙肝在研创新药GSK(IIb期),它是一款反义寡核苷酸(ASO)药物,作用机理比较新颖,以实现功能性治愈HBV为目标。除了GSK公司外,最近,全球各大药企也陆续更新了乙肝创新药物开发进展。
乙肝在研药物探索,简介恩替卡韦机理,新机制靶向更多复杂步骤
一、和以往进展相近的候选药物
碱基编辑器(CBE)(临床前阶段):碱基编辑技术公司(BeamTherapeutics)在年的国际HBV会议上,提交了一款碱基编辑器(CBE)的临床前数据,并强调了基础编辑针对乙肝病*感染疾病的驱动潜力。这款CBE的临床前研究结果表明,其细胞嘧啶碱基编辑器在减少病*标志物(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达)以及在体外模型中防止乙肝病*反弹的潜力。
SBT(临床前阶段):这是一种新型免疫疗法,它的GLP*理学研究,预计将于年第一季度开始。年美国肝病研究年会上,美国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SilverbackTherapeutics)也会带来更多关于该候选乙肝在研新药的临床前研究数据更新。
IMC-IV(I期):年第三季度,英国生物技术公司(Immunocore)继续在全球I期单次递增机理试验中招募受试者。这是使用Immunocore公司免疫动员单克隆T细胞受体抗病*(ImmTAV)平台开发的一款在研乙肝新药。IMC-IV可靶向保守的乙肝病*包膜抗原,正被科学家开发作为潜在功能性治愈HBV。这种疗法,也被称为新型双特异性蛋白质免疫疗法,I期临床试验首例患者给药已于年5月中旬开始。
二、口服NA的优势和不足
以上各大药企的HBV管道更新和原先的进展是一样的,就不再作详细介绍。在乙肝这个研究领域,最近十年中还是进步比较大的,主要因口服类核苷(酸)类似物(NAs)疗法的可用特点,慢乙肝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因为这些主要都是口服药物,给药方便,有助于提高药物依从性,并在临床工作者长期跟踪随访中发现,这些NA药物总体上耐受性良好,在抑制乙肝病*复制方面也做得比较出色。
口服核苷类似物药物开发至今,主要不足是经过长期抗病*后的耐药发生率,这方面不足有时也经常抵消了它在抗病*方面的优势。所以,沿着核苷类药物开发方向,药物工作者主要工作还是在延续药物有效性同时,开发出减少耐药性的新型核苷类药物。
三、恩替卡韦作用机理
恩替卡韦(ETV)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乙肝病*DNA的启动步骤(1)和抑制负链(2)与正链(3)HBVDNA合成。简单来讲,恩替卡韦能够在乙肝病*复制周期中的3个阶段起作用,它的有效性已经长期被临床工作者验证,是一种2-脱氧鸟苷的碳环类似物,具有有效的抗病*活性特征。此外,相对于拉米夫定,恩替卡韦还对病*突变的耐药性有着很高的屏障。
小番健康结语:年美肝会的临近,让我们对科学家开发的更多针对乙肝病*复制生命周期不同步骤的候选药物寄予期望,其中不乏有专注于HBV核心抑制剂,专注衣壳组装调节剂,专注于RNA干扰疗法,专注治疗性乙肝疫苗等等,这些在研新疗法的作用机理和以往的口服核苷类似物是完全不同的,当然,这些丰富的新型疗法都离不开早期实验室数据和严格的评审机制支持才可以推进到临床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