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小源给大家介绍了iPSC在CRISPR/Cas9技术加持下,广泛应用于疾病建模、药物筛选和基因治疗的相关案例(图1),没有看过的小伙伴可以点击回顾原文当iPSC与CRISPR/Cas9完美相遇,会碰撞出哪些火花?。文章发布后,收到不少粉丝的咨询,比如自己想要构建iPS基因编辑细胞,但是感觉困难重重,光是细胞培养就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单克隆制备也是尝尽各种方法才获得寥寥数几,更不用说千辛万苦养大的克隆做完基因型鉴定才发现没有阳性,真是欲哭无泪……
图1、可编辑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及其临床应用
作为也曾在实验室奋战到凌晨2点的生物科研汪,小源真是太了解这种感受了,这不快马加鞭地整理了iPS细胞基因编辑难点与如何提升效率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iPS细胞培养难
1)iPS细胞活力较差,容易分化而失去干性;
iPS细胞比较娇贵,不能像肿瘤细胞一样“散养”,以下是维持细胞活力和干性的一些技巧:最基础的问题是培养基和基质的选择,在这一点上必须选择高质量的试剂以确保能提供足够的营养和舒适的生长环境。复苏时使用的培养体系建议与冻存前一致,如果考虑更换培养基或基质替代品,则只能在传代期间进行更换,且需要给细胞一些时间来适应。再者,不同于其他可以两三天更换一次培养基的细胞,iPS细胞需要每天更换新鲜的培养基,并及时传代以免集落生长过大或相互接触导致细胞活性差、易分化,传代时也要注意细胞不能被酶过度消化。不仅如此,iPS细胞的培养还需要不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