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在医学上治疗病*及细菌感染的一种高效快速的办法是给患者输入特定的单克隆抗体,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生产具有过程比较复杂、花费时间较长、成本比较高的特点,有没有更加优化的方案呢?
我们先来看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
第一步先给小鼠等实验动物注射特定抗原,刺激实验动物,一段时间后,一部分B淋巴细胞会分化出效应B淋巴细胞(也称浆细胞或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然后提取出效应B淋巴细胞(所提取的效应B淋巴细胞不是一种单一的细胞,理论上实验动物曾受到过多少种抗原刺激,就有多少种效应B淋巴细胞),同时获取实验动物的骨髓瘤细胞,接下来通过物理法或化学法诱导效应B淋巴细胞与瘤细胞相融合,因细胞的融合具有随机性且融合率达不到%,所以融合结束后,融合体系里面存在很多类型的细胞,有未融合的细胞如效应B淋巴细胞和瘤细胞,有两两融合的细胞如效应B淋巴细胞与效应B淋巴细胞的融合,瘤细胞与瘤细胞的融合,瘤细胞与效应B淋巴细胞的融合,甚至可能有三个及更多细胞的融合,所以这里需要进行第一次筛选,通过第一次筛选,能得到少量的瘤细胞与效应B淋巴细胞的融合细胞,称之为杂交瘤细胞,其他不满足要求的则被丢弃浪费!但此时的杂交瘤细胞依然不是一种单一的细胞,因为瘤细胞是一种细胞,但效应B淋巴细胞却有很多种(我们暂且把能分泌甲抗体的称之为B淋巴细胞甲,分泌乙抗体的称之为B淋巴细胞乙,以此类推),所以杂交瘤细胞有能分泌甲抗体的,有能分泌乙抗体的,等等,而我们此时需要的是可能是能分泌甲抗体的,所以现在需要进行第二次筛选,要从众多杂交瘤细胞里面筛选出能分泌甲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到此为止能满足要求的细胞数目已经非常少,所以接下来需要进行扩大化培养,最终从培养液中来提取所需的单一抗体。
针对以上流程,可以考虑按照如下思路来进行优化:
第一步从实验动物体内获得单一的未免疫的B淋巴细胞并进行纯化培养和保存以备以后需要;
第二步,用未免疫的B淋巴细胞与瘤细胞制备陈未免疫的杂交瘤细胞,并把这种未免疫的杂交瘤细胞也进行培养并保存,理论上一次制备永远可用,以后只需要从第三步开始做;
第三步,用特定抗原(暂称之为A抗原)刺激这种未免疫的杂交瘤细胞,使之分化成能分泌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理论上这样的杂交瘤细胞是一种单一的杂交瘤细胞,只产生一种单一的抗体A,这就是单克隆抗体。
经过这样的程序优化,有几点好处:
第一,这样的方案以后都只需要从第三步,只需要直接用特定抗原刺激未免疫的杂交瘤细胞即可,大大缩短制备时间,因为省去了第一次筛选及培养,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生产出药品来治疗感染;
第二,节省了材料及成本,没有了第一次筛选,就没有了第一次的浪费;
以上构想未经过科学论证,纯属个人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做的深入思考,期望得到有关研究人员的实验论证,解我心头之惑,并为科学研究贡献一点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