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性克隆病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生物制剂百花齐放时代英夫利西单抗的角色和 [复制链接]

1#

年,首例患有严重克罗恩病(CD)的患者在阿姆斯特丹的医学中心接受了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抗体(称为cA2)治疗,结果患者的临床反应迅速且控制炎症效果非常显著。其后10例难治性CD患者接受了cA2的治疗,其中8例患者的溃疡全部愈合,胃肠病学杂志在当年的封面称:炎症性肠病(IBD)的新纪元由此开启。cA2后来被命名为“Infliximab(IFX)”,中文翻译为英夫利西单抗。

年8月24日,英夫利西单抗获得了FDA授予第一个上市许可,也是针对CD的治疗首个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奠定了生物制剂在IBD领域的使用基础。

年英夫利西单抗在中国商业上市,商品名为类克,为广大IBD患者带来福音。浙江大学医院IBD中心是全国最早使用英夫利西单抗的中心之一,截止到年在我们中心累计使用英夫利西单抗患者已达例左右。

-总使用人数

-总输注次数

年,随着乌司奴单抗和维得利珠单抗的先后上市,中国IBD领域进入了生物制剂百花齐放的时代,大家都开始了解各种生物制剂的特点,并进行临床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患者问医生:我一直在用英夫利西单抗,我担心安全性,我要更换吗?我担心英夫利西单抗会失效,我要换新的生物制剂吗?我用英夫利西单抗控制得比较好,但可能新生物制剂更好,我是否需要换新的生物制剂?新的生物制剂都出来了,肯定新的生物制剂比英夫利西单抗好,英夫利西单抗过时了?等。面对这些问题,回顾我们中心英夫利西单抗的使用情况,跟各位同道一起探讨。

关于安全性:

英夫利西单抗使用是相对安全的,大部分风险小且相对可控。

在我们中心10余年的随访里,92%的患者无明显不良事件。不良事件里发生比较多的主要为急性输注反应(4%)和感染(3%)。急性输注反应基本为轻中度,且在多轮英夫利西单抗使用的患者中多见,但通过减慢低速、暂停输注、抗过敏等处理后可好转,大部分可以继续后续的英夫利西单抗输注。绝大部分感染患者通过感染控制后也可继续使用。通过输注前抗过敏处理和严格潜伏感染机会感染的筛查可以降低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

因为中国是肝炎和结核的高发地区,临床对合并肝炎和潜伏结核患者感染再激活比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