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性克隆病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本全知何文端 [复制链接]

1#
白颠疯 http://www.a5city.com/m/

说到“文端公”,大多数人自然会想起桐城的张文端公――张英,是清康熙四十七年()清圣祖玄烨,谥其为“文端”的;而本文所说的文端公是何文端公,是指枞阳青山何如宠,他早在南明福王时(年),被谥“文端”的,何文端公比张文端公要早64年。(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①何文端公生平:

何如宠(—),字康侯,号芝岳,行十四,原桐城南乡,今枞阳县石矶镇大青山村人。是原明朝栖霞县令(现属山东省烟台)何思鳌的小儿子。

生明隆庆辛未(年)十二月十四。

年前后以易补郡增生;

万历辛卯(年)乡试中式第84名举人;

乙未(年)会试中式第47名;

戊戌(年)殿试二甲第2名进士。与兄何如申(后累迁浙江右布*使)同科进士,未廷对,因病回家。后改授庶吉士,复因父病还乡。父殁,服孝期满回京;

丁未(年)授编修。后与如申兄弟俩轮流奉养老母,其间又告假回桐城。

壬子(年)迁左春坊左中允。

癸丑(年)会试领易一房,册封郑府。后升右春坊右谕德;

乙卯(年)迁右春坊右庶子;

己未(年)册封周府,升国子监祭酒。

天启壬戌(年)拜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

乙丑(年)廷推礼部左侍郎,时阉*魏忠贤专权,东林*人士杨涟、左光斗等遭陷害。魏忠贤心腹魏广微上疏弹劾,何如宠与左光斗同为桐城人,交谊笃厚,因被夺职,遂回家。

戊辰(年)崇祯即位后,授如宠吏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少詹事;赴京途中,再拜为礼部尚书。上任后,每日黎明起身理事,至漏尽不休。有守关兵士缺饷鼓噪,大学士刘鸿训请发储金30万,与崇祯皇帝意见相左,退朝时叹曰:“主上毕竟年轻”。崇祯皇帝更加恼怒,必欲置之死地。如宠甘冒风险,上下斡旋营救,终使崇祯稍有宽容,改死罪为流放。

己巳(年)十二月以礼部尚书进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庚午(年)二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阶光禄大夫;十一月晋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后清太宗据关外施反间计,谋害兵部尚书袁崇焕,崇祯不察,一怒之下,决定处袁磔刑,抄家灭族。如宠知其冤,冒死为袁氏家族三百余口苦苦求生,崇祯终于收回灭族成命。

按照旧例,宗室子孙的命名及婚嫁,须经朝廷钦准。官吏趁机勒索,设置关卡,以致死而未名、白发未婚者甚多。如宠向朝廷直言此弊,革除旧例,得嫁娶者达六百余人。

何如宠襟怀坦荡,操行谦雅,在朝数十年,累加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崇祯四年辛未(年)春,奉旨以副总裁职助周延儒总裁会试。事毕,以病请求归休,九次上书获准。皇帝遣行人护送归里。时年八月致仕。

回家后,想到崇祯性狭多疑,忠奸不分,深感不安,但仍上疏进言。

年癸酉再被召,进左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抚按敦请,因首辅周延儒被温体仁排挤,召如宠回京接替。如宠素知温体仁阴险狡诈,料不相容,赴京途中,六次上疏坚辞不就。(按《明史纪事本末》载:“ 七年三月,召大学士何如宠入朝,在道屡引疾,不许。”是年)。始得请赐老秦淮,岁给与廩如制。

己卯(年)皇帝遣行人存问。

崇祯壬午(年)二月二十三卒于金陵(今南京大夫第)官邸,年72岁。葬太平府丁村(现属马鞍山市当涂县)。崇祯皇帝听闻后很震惊,悼文谕祭有加,赠“太傅”,遣尚宝卿造葬。

南明福王时(年)赠“太保”,谥“文端”。并入祀皖郡府乡贤祠祭。

配鸿胪寺方浃女,诰封一品夫人。副室张氏。

清光绪二十九年《太平府志》/民国《当涂县志》同载:

“大学士何如宠墓,桐城人,江宁籍,万历戊戌进士,由翰林历官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傅、中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赠太傅,谥文端,予祭九壇。方氏,封一品夫人,予祭三壇,谕合葬于太平府城东五十里归善乡之濮塘村。”(现属马鞍山市濮塘丁村)

②何文端公后裔:

何文端公有两个女儿:

大女儿(方氏出)嫁太仆方大美儿子方拱乾(侍讲学士);

小女儿(张氏出)嫁苏辽总督兵部右侍郎吴用先儿子吴日昶(文华殿试中书舍人)。

何文端公在青山何氏世系中,属于第八世。

他有一个独子何应璜,字元瑜,号蓉庵,生于明朝万历丁酉(年),县学生。清顺治十年()督抚以人才推荐,授户部主事,转刑部郎中,升江西赣州知府,诰授中宪大夫。莅任三年,告假归里。

何文端公有四个孙子,九个曾孙子。其中最出色的孙子有何亮功、何采。

长孙何亮功(—年,何应璜次子)字次德,号辨斋,清顺治十四年()举人,授福建古田知县。为*宽简得宜,暇即进书院谈经讲学,一变僻俗陋风。康熙二十六年()任乡试同考官。卒于任。著有《长安道集》。

仲孙何采(--),字敬舆,号醒斋,又号南磵。清顺治六年()进士,官至翰林侍读,奉*大夫。葬安徽当涂县横山村八仙台。文章翰墨,为一时词臣之冠。著有《让村集》、《南磵集》、《南磵词选》。(参见桐城人物(大全)录?)

清何采书赠玄麾先生绫本立轴天渡楼收藏

不知是何原因,何文端公的直系后人渐至凋零。至民国三年()青山何氏四修谱时,他的八世孙还有四人:发元、有义、有德、有顺,十一世孙只有两人:云梯、云程,能查到着落。

何文端公的九世孙何通山又名何庆元,上元县(今江宁县)武生,五品衔,生道光丙午(年)八月二十九。

十世孙何凤林,原名何松林,蓝翎把总,生同治丙寅(年)十二月二十四。

十一世孙何云梯,生光绪辛卯(年)七月初九。

十一世孙何云程,生光绪乙未(年)九月初四。

何文端公的后人有流寓溧水的,有葬于江宁的,有供职于江宁县*机关的,还有马鞍山市当涂县的。可至年青山何氏五修谱时却找不到一个何如宠的直系后人!仅止于四修谱时何如宠的第11世孙何云梯、何云程了。

也许是他的子孙都是异地居住,与青山何氏的老家人往来少;也许在抗日战争时的南京大屠杀或解放战争中罹难了也未可知;也许真应了“清风明月朝朝有,忠烈贤臣无下梢。”的名言。

但也或许他的后人,当年参加了国民**去了台湾;又或许他的后人只是为了隐姓埋名,过平民百姓的生活,而经过两场残酷战争后,家谱遗失,又与老家青山人失去了联系,也不知其先辈的来源情况。所以非常遗憾,至今再也没有一个宰相后人与老家青山何氏的人联系了!

③何文端公身后

1、文卷:何如宠著有《奏疏》3卷,后被编入《桐城县志》;《后乐堂稿》若干卷。

先生虽没有著作等身,但所写诗文很多,尤以青山石屋寺石上题诗最为突出,至今犹存:

坚云堕地阁山椒,仙隐禅栖万古遥;

为向悬崖磨数字,与他后代认前朝。

还有《桐旧集》中节选何文端公的《七十自寿》

*龙枉自说三关,白鹤何须錬九还。

醉客岂真千日醉,闲人难到十分闲。

清溪水满长摇艇,红雨春深一看山。

时至便行无不可,几能尘世驻朱颜。

尽教任运百无求,难可逍遥到白头。

墮地一生真草草,从天卒岁许悠悠。

不须缑岭思骑鹤,自觉墙东好侩牛。

最是俗情无远韵,谬猜同乐与同忧。(明诗综选)

……

2、明史有这样写何文端公:

……如宠,天启时,官礼部右侍郎,以与左光斗同里夺职闲住。

崇祯元年起礼部尚书;冬,命与周延儒、钱象坤同入阁辅*。

四年春,即乞休,疏九,上乃允。

陛辞陈疏语甚切。

如宠性孝友,母年九十,色养不衰。

操行恬雅,与物无竞,难进易退,世尤高之。

3、方孔炤(明万历丙辰进士、湖广巡抚)这样评价何如宠的:

景仰何公,明室元勋!

承玉殿之纶音,早膺帝脊;

应金欧之枚卜,每沃宸聪。

调元自若,坐论从容。

捧擎天之赤手,抒报国之丹心。

功追伊吕,德配夔龙。

为宪万邦,作四海之霖雨。

仪型百职,流千秋之芳名!

4、何如宠当年赐老秦淮的南京府第,位于南京市秦淮区长乐路57~61号,这座占地平方米,三路十进的豪华赐宅,自年崇祯皇帝赐给何如宠退隐居住,到年左右被秦状元购得为止,何文端公及其家人在此居住了多年。后来变成了是清乾隆朝状元秦涧泉晚年居室,有园曰:瞻园。如今“秦大夫第”是南京的一大旅游胜地。

5、桐城的茅草堰和尚书寺

据《品格》“最桐城”报道:茅草堰堰口位于桐城市大关河胡庄段,堰口宽2.7米,干渠底宽2米,干渠长9.8米,有效灌溉面积达余亩,它是大关镇甑山一带农田灌溉的一条大动脉。

茅草堰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是桐城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何文端公在崇祯朝年为礼部尚书,年为户部尚书。何在朝廷做官,想为家乡人做点实事。但当时国库空虚,国家经济也很困难,皇帝本不允,于是何文端公跟皇帝说他的家乡那一片好良田,可惜水源不足,只需从上游大关河开条茅草宽的堰,就可以解决水利灌溉问题,请皇上恩准。皇帝心想茅草叶能有好宽,也花不了多少银子,准凑。

何尚书带着圣旨回到老家桐城,叫人找了一根很长的茅草,以茅草横量为标准作为渠底宽,开成了这个茅草堰。茅草堰建成后,为更好的发挥工程效益,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用牛皮做了一个契约(现存于庐江博物馆)。同时还将用水制度和管理制度刻在石碑上(如今石碑在何畈村大原村民组,但字迹模湖),管理制度及内容大约是:将茅草堰分为八宿,每宿再分为八把锹,引水从每年的春分开始到秋分结束,每宿一次引水12个时辰,即从当日太阳起山开始到次日太阳起山交水,八天为一轮回,撮堰以明锣为号,每把锹出工一人,但必须是男性。

茅草堰自建堰近五百年来,始终延袭着建堰时的规章制度,效益一直发挥良好,建国后为更好的发挥工程效益,年将施家山咀至向阳段4公里的弯曲渠道进行了改道和整治。九十年代由于河道大量采砂,河床急剧下降,堰口无法引水,年将堰口向上延伸了米,并集资14万元,修建了拦水坝,年市里又拔款二十余万元进行了加固。目前,该工程效益发挥十分良好。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荫泽桑梓、造福乡民的何尚书何文端公的功德,当地乡民在位于茅草堰的尽头大关镇兴店村吴庄修建了一座寺庙,取名“尚书寺”,也是全国唯一的以尚书命名的寺庙!以前只是个小庙,后来迁到离吴庄不远的何畈村边,现在的尚书寺坐北朝南,比以前更具规模。

6、桐城的别峰庵与何家的"泻园"

辞官之后的何如宠,一直和夫人住在南京。因为那时桐城也被李自成、张献忠等率领的明末农民起义*弄得时局不宁,而南京作为陪都还维持着它最后的稳定和繁华。不过,在桐城,何家还有一处很大的庄园,叫做"泻园",园址就在龙眠山中现在的“别峰禅寺”边的一片竹园中。

不过,历经多年的风雨,泻园早已不存。只有泻园边的"别峰庵",原是何文端公特地为其老母和夫人修建的在桐城居家时吃斋念佛的家庙尚存。是为龙眠一景。

别峰禅寺,原名别峰庵,位于龙眠办事处双溪村境内。背依青山翠竹,环境优美。据桐城县志记载和文物部门考证,此寺为明末东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何如宠所建。清顺治四年、道光四年先后两次进行过修葺。这座距今余年的古建筑,为了配合桐城旅游事业发展,经有关部门批准于年恢复修建。现殿宇面貌焕然一新,老殿坐南朝北,视野开阔,穿枋墙壁,古色古香。殿西是新建的斋堂,宽敞明亮。殿东为寮房。殿前场上,是一座11米高的六角形千佛塔。塔基部,汉白玉栏杆相护。殿西边的山坡上矗立着一棵古松,枝桠盘旋,绿荫如盖,给香客和游人增添不少情趣。(以上图文摘自《桐城市人民*府》网站)

7、安庆设巡抚

其实在安庆设巡抚,还是得益于当年何文端公的奏疏,那是何如宠赐老秦淮后,之前安庆一直归九江兵备道管辖,后因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安庆官*叛乱等突发事件的发生,何如宠上疏:安庆是*事要地,必须要有大员坐镇。崇祯十年(),明廷鉴于江北农民起义形势严峻,才添设了安庆巡抚,以便"剿贼",从此安庆设巡抚。

8、后记

“千秋共识庐江郡六皖先开宰相家”这流传千古的何氏名联,写的就是何文端公所在青山何氏的祠堂联,这里的“宰相”指的就是何文端公。青山何氏也因此跻身桐城名族之列。

就在九十多年前,青山何氏四修谱里明确记载:何文端公的墓还享有祭田,有专人看护,每年何氏祠堂专门拨付银两以供清明祭祀之用。可据这次青山何氏宗祠修缮委员们说,如今的何宰相墓已是了无踪迹了,连墓碑也被当地人砌在了一座桥墩子上,而且是背面朝外,原先的墓地早已面目全非,真正是“荒草一堆草没了”。

最新消息:马鞍山市文物管理所和当地文史爱好者已在多方寻找何宰相所在的青山何氏后人,愿意利用他们的资源和人脉关系,帮助寻找何宰相的墓碑及其他墓葬遗物。

官居一品的一代天骄明朝何文端公虽然故去了三百多年,尽管墓葬也已不存,但他那些辉煌灿烂的往事,那些为家乡百姓所做的善事,所有他的遗风流韶仍在影响和激励着一代代青山何氏后人奋发图强,永远向上。青山何氏人才辈出!

仅以此文祭拜、纪念青山何氏的先贤、最大官人--宰相“文端公”何如宠!

?精华推荐?

忆苦命的母亲

修缮祖茔正在进行时

宋庆龄的母亲是桐城倪氏后裔

宗亲会成立侧记

梦游青山何氏太史第

宰相故里话家风

老桐城十大李姓家族,你是哪家

家族第一位大学生

何处青山

理学大师何唐

我的寻宗之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