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性克隆病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十三五农业十大科技成果猪病毒性腹泻 [复制链接]

1#

回顾“十三五”,我国农业科技基础前沿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推动农业产业发生一系列重大变革,对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一系列重大贡献。现遴选出了10项重大标志性成果,为大家逐一介绍。

NO.

05

“十三五”农业十大科技成果

猪病毒性腹泻三联活疫苗研发成功并应用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和猪肉消费第一大国。“粮猪安天下”,生猪产业事关国计民生。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轮状病毒感染是哺乳仔猪死亡的“第一杀手”,尤其是7日龄以内仔猪感染后死亡率可高达%,每年经济损失超过亿元。这三种病毒在我国及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和肆虐,混合感染问题突出,危害极大。联苗的免疫接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我国科研人员历经12年科学攻关,发明了我国首个安全、高效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三联活疫苗(以下简称猪病毒性腹泻三联活疫苗),填补了我国无猪轮状病毒疫苗及猪病毒性腹泻联苗可用的空白,实现了一针同时预防三种重大疫病的“一箭三雕”效果。该疫苗对所有猪只均安全,可用于所有猪只的免疫,具有针对性强(针对混合感染及猪轮状病毒优势基因型G5型)、免疫效果好和适用范围广的优点,对单一感染与混合感染均有效。该疫苗于年获得国家二类新兽药注册证书,为国内率先创制成功,是目前我国唯一预防三种病毒混合感染及猪轮状病毒感染的疫苗,同时也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三联活疫苗之一。

建立了猪病毒性腹泻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技术平台,明确了我国猪只腹泻的主要病原及其混合感染情况,确定了猪轮状病毒流行毒株的优势基因型,为疫苗候选株的筛选及疫苗研发策略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创立了独特的猪腹泻病毒致弱技术体系,通过筛选敏感传代细胞系,确定了病毒分离用最佳细胞系,成功解决了猪腹泻病毒难以适应细胞的难题。在病毒体外传代致弱过程中结合5~6次固相病毒蚀斑克隆,优选出了安全且免疫原性好的克隆株,并通过未吃初乳仔猪交替传代保持弱毒株良好免疫原性,解决了传代致弱过程中弱毒株免疫原性减弱或丧失的关键问题。解析了三种病毒强、弱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发现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强、弱毒株具有独特的分子标记,为强、弱毒株的鉴别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发表的系研究论文,被国内外其他研究团队广泛引用,丰富了猪病毒性腹泻研究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猪病毒性腹泻三联活疫苗的成功研制为我国兽医学的发展培养了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包括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研究生等40人。针对疫苗及其配套技术体系的应用,培训了2万多人次的生产技术人员,提高了养殖户和养殖企业防控猪病毒性腹泻的技术水平。“一针三防”解决了三种猪腹泻病毒的混合感染问题,节省了养殖户和养殖企业的人力成本,减少了劳动量,降低了劳动强度,避免了多次免疫对猪只产生的应激反应,减轻了养殖户和养殖企业的经济负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猪病毒性腹泻三联活疫苗的成功研制提高了我国生物制品整体研制水平,引领了猪病毒性腹泻新型多联、多价疫苗研发的新趋势,完善了猪病防控疫苗体系,为养殖户和养殖企业防控猪病毒性腹泻提供了保障,带动了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生猪产业绿色健康发展。创建的新生产工艺彻底摆脱了疫苗生产过程中仔猪的使用,保证了动物福利,使疫苗生产成本大幅下降,为疫苗生产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效益增长点,利润增加显著,增强了疫苗生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根据我国猪病毒性腹泻混合感染普遍存在的特点,结合活疫苗免疫后产生抗体时间早、免疫效果好等优点,制订了科学合理的疫苗免疫接种程序。通过应用抗原、抗体检测技术配合疫苗的科学使用,结合全进全出、消毒空舍、温度控制等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形成了以猪病毒性腹泻三联活疫苗为核心,配套猪病毒性腹泻病原检测、抗体监测、生物安全等为一体的综合技术体系,阻止了三种病毒对新生哺乳仔猪的感染,阻断了病毒在猪群中的流行和传播,区域免疫保护率超过95.0%,猪场腹泻发病率由原来的15.0%~35.2%下降到0~3.0%。年以来,疫苗在北京、广东、福建等30个省(市、自治区)推广万余头份,有效地控制了猪病毒性腹泻的发生。

编辑

孙丽敏责编

康轩山监审

钟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