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性克隆病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麦赤霉病防治新突破携Fhb7抗性基因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m.39.net/news/a_5972929.html

种植小麦的农户都知道,由于往年的暖冬气候,菌源基数大,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及白粉病等病害预计偏早、偏重爆发,需要及时喷药防治。这几种小麦主要病害,均采取“预为主,治为辅”的防治方案。小麦赤霉病防治一直困扰着众多科学家和农户,所幸的是,近日该难题的解决方案有了新的突破。

近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了一篇关于“小麦赤霉病”的论文,内容指出我国山东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经过长时间努力,成功从小麦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中提取并克隆了抗赤霉病基因Fhb7,并揭示了其抗病性的分子机制。

目前,已有多家单位采用携带该抗病基因的小麦品种实行种植试验,效果呈现出稳定的赤霉病抗性。该研究结果为解决小麦赤霉病防治这一世界难题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是全球粮食生产中的一大威胁,感染该病害可导致小麦减产10-20%,发病严重时可造成80%以上的损失甚至绝产。感染赤霉病的小麦植株的麦粒比较干瘪,而且淀粉和蛋白质的含量特别低。因此,后期加工制作的出粉率也会特别低。除了产量问题,其产生的呕吐*素还可能会危及食品和饲料安全,可引起人畜中*。而且,呕吐*素可以在人体和动物体内逐渐累积*素,引起免疫力降低等副作用。

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专注于小麦赤霉病研究的作物遗传育种学家程顺和介绍,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危害大且防止困难的真菌性病害,培育抗病品种是众多科学家一直在攻克的研究项目。然而全球关于小麦赤霉病的研究少有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小麦种质资源中能提取到的赤霉病抗性基因很稀少。

孔令让教授和一些团队成员

此次论文发表中提及的山东农业大学研究团队由孔令让教授带领,经过为期20年的研究,终于发现小麦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7E染色体长臂末端携带抗赤霉病主效基因,并经过国际统一命名为Fhb7。经过一系列探索,团队成员成功将该基因转移到小麦品种上,并经过种植试验证实其在抗病育种中的稳定抗性和应用价值。

此外,Fhb7基因除了表现出赤霉病抗性外,对多种镰刀菌病原体具有抗性,譬如对小麦茎基腐病也表现出显著抗性。

Fhb7的跨物种转移和抗赤霉病分子机理

近几年,山东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已经将携带Fhn7基因的小麦种子材料派送到30多个育种单位,用于小麦赤霉病康抗性品种改良。目前已有多个小麦新品系进入国家、安徽省、山东省预备试验和区域试验,被纳入我国小麦良种联合攻关计划。

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表示,Fhb7基因是改良和创新禾谷类作物种质的稀有基因,在育种领域的推广应用将有效提高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创新水平,为产业提质增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