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青春痘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736666.html奥密克戎出现在中国2个月后,中国防疫策略果断地选择了科学调整。
3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下称《第九版》)。此时距年4月发布的第八版,已有近一年的时间间隔。这期间,德尔塔、奥密克戎变异*株陆续登场,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株。中国也多次迎战了德尔塔、奥密克戎本土疫情,且在“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下,实现了局部暴发疫情的快速清零。
但这种情况在年发生了变化,奥密克戎还是迅速波及了中国多个省份,并发生了感染人数远超过去的局部疫情。这显示,在非医学防控措施下,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奥密克戎疫情还将会以感染人数多、波及面广的态势存在。与此同时,虽然因为大规模疫苗接种,减少了严重程度和死亡,感染者也以无症状和轻症居多。但不能忽视的是,奥密克戎对高风险人群以及免疫空白的人群,仍具有致命的伤害作用。
面对传播速度更快、隐匿性更强的奥密克戎,中国的疫情防控进入了下半场,如何在下半场打出漂亮的防疫战,既有的防控策略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需要实现更早、更快、更严、更实的优化升级。
变异病*带来全新防控挑战
奥密克戎全球流行的3个多月时间里,科学界逐步看清了它的面目:首先,全球的疫苗对于预防奥密克戎感染的效力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比如,美国在5岁以上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68.5%情况下,确诊病例曾日增超过80万。
其次,关闭国门无法阻断奥密克戎入境。南非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后,英美迅速切断了航班,但是,奥密克戎依然迅速进入英美并成为优势*株。
同时,对于快速、隐匿的传播,实现动态清零的难度大增。从北京“国际邮件”和浙江“设备机芯”引发的局部奥密克戎疫情看,奥密克戎不单纯依赖冷链这一传播路径。由于国际贸易的存在,外防奥密克戎输入难度大。
不仅传播快,隔代传播时间短,奥密克戎会产生更多的无症状感染者,一些无症状感染者三五天内核酸就转阴了,根本逮不着。奥密克戎的隐匿性传播,给溯源和防控增加了难度,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发现一个疫点时,传播已经有了一大片。一位传染病专家表示,今年1月到2月23日,全国发生了近25起疫情,没有一起能够找到原因的。
“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可能都会处于多点、散发的状态,感染人群会超过以往。”一位高层别流行病学专家认为。
这给当前拔根清源的防控*策带来了挑战。
3月17日,青岛市崂山区麦岛广场一核酸采样点的工作人员展示贴标,已接受采样的市民可获得贴标。新华社图。
“我们过去的防控*策是有效的,也是因为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的流行病特征,在隔代传播的时间以及传播速度上,给了我们一定的防控空间和时间。”一位传染病专家表示。
从原始*株到德尔塔,传代间隔从4、5天,变成了3天左右。而奥密克戎的传播速度更快,有研究显示,奥密克戎*株BA.1亚型的传播速度比德尔塔*株快77%,BA.2的传播速度又比BA.1快66%。
当前奥密克戎变异株已经成为我国境外输入以及本土疫情的优势*株,近两个月奥密克戎BA.2亚分支所占的比例也明显增加,传播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奥密克戎已经波及中国内地28个省份,日新增感染者从1月9日的例,激增到3月14日的例。
“所以,我们不得不针对当前疫情特征进行策略的调整,虽然抉择的难度很大,但依然要做。”这位传染病专家说,如果还按照原来的管控和诊疗措施,难度太大,要力争更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成果。
但是,未来战法该如何调整?
新战法之一:社区封控策略如何更科学
在认真研究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株传播特点和病例特征,深入分析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新版诊疗方案认为,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曾接种过疫苗者及感染奥密克戎者以无症状及轻症为主。
截至3月14日,中国完全接种疫苗的比例已达87.9%。在这样高比例获得疫苗免疫基础的人群中,感染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临床特异性的治疗需求显著降低,更多的只要给予对症处理与病情观察即可。
“如果还是按照过去的病例模式来管理,医疗机构将不堪重负,要么选择加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要么改变病例管理规则。这是当前疫情特点所决定的,我们必须要改变的地方。”上述传染病专家表示。
正是基于这些新特点,《第九版》做出了相适宜的调整,对病例实施分类收治,要求“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隔离管理期间应做好对症治疗和病情监测,如病情加重,医院治疗。”
同时,《第九版》将出院标准的核酸检测Ct值从40降为35,减少了病例的住院时间,并把“出院后继续进行14天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修改为“解除隔离管理或出院后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
一位生产核酸诊断试剂的企业负责人透露,Ct值小于35才按病例来管理,这一改变可减少近30%的管控病人。
由此,医疗服务系统的压力得到了相应的缓解,但社区封控系统仍有待改变。
在疫情防控中,很重要的一环是根据流调排查,判定出密接、次密接,并对其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
上述负责人还表示,目前有些地方的疫情中,新增病例部分出现在封控区之外,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封控后新增的病例,基本都是封控区人群。由此可见,封控策略需要研判。
两年来,社区封控对中国新冠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更好适应奥密克戎的特点,进一步的研判尤显重要。
“根据奥密克戎的特点,封一个社区还可行,但封一个城,显然已经不符合当前的流行病特点。”上述专家表示,如此多的无症状感染者,传播能力又强,甚至擦肩而过,一个喷嚏、一个咳嗽,就完成了传播,根本不需要在一个房间密切接触。
但如何进行更精准、更科学的封控,仍待科学研判后的调整。
新战法之二:消除免疫空白
因疫苗的存在,奥密克戎的流行病特点发生了轨迹的改变。
多国奥密克戎所导致的重症和死亡数据也显示,其与是否接种了疫苗有着密切关系。
在美国奥密克戎流行期间,日增病死人数在人左右。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布的报告,未接种疫苗的人死于病*的可能性是完全接种疫苗的人的13倍,是加强针注射者的97倍。
而在中国香港的奥密克戎疫情中,截至到3月11日的起死亡病例中,91.3%未完成疫苗接种。在所有病例当中,完成两剂接种的病死率为0.04%,未接种疫苗的,病死率为1.25%,高达前者的31倍。如果是80岁以上年长者未接种疫苗的,病死率更是高达8.6%;如果已接种两剂疫苗,病死率为1.57%。
图片来源:香港卫生署。
虽然当前已有的所有技术路线的疫苗,对奥密克戎感染的保护效力有所下降,不过依然能够减少重症和死亡。
但目前,还存在免疫空白。
“中国虽然有较高的疫苗接种率,但在小于3岁的人群中,全球都没有新冠疫苗。这将是一个全球最低的免疫洼地。”一位公卫专家表示。
这位公卫专家说,从当前奥密克戎的传播特点看,小于3岁人群的自身免疫力尚不完善,也会导致这个群体的感染。香港地区的奥密克戎疫情中,死亡个案有11个月的婴幼儿,这个免疫空白,需要引起